三乘
- 拼音sān shèng
- 注音ㄙㄢ ㄕㄥˋ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三乘[ sān shèng ]
⒈ ?三乘車。每乘四馬。殷商時為下大夫的儀制。
引證解釋
⒈ ?三乘(sān shèng):三乘車。每乘四馬。 殷 商 時為下大夫的儀制。
引《禮記·少儀》:“貳車者,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br />鄭玄 注:“此蓋 殷 制也?!?/span>
⒉ ?三乘(sān chéng):2.佛教語。一般指小乘(聲聞乘)、中乘(緣覺乘)和大乘(菩薩乘)。三者均為淺深不同的解脫之道。亦泛指佛法。
引《魏書·釋老志》:“初根人為小乘,行四諦法;中根人為中乘,受十二因緣;上根人為大乘,則俢六度。雖階三乘,而要由修進(jìn)萬行,拯度億流,彌歷長遠(yuǎn),乃可登佛境矣?!?br />《西游記》第二回:“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br />潘飛聲 《甘露寺》詩:“荒苔佛座參三乘,老樹僧房坐六朝?!?/span>
⒊ ?道教語。謂以 元始天尊 所傳為大乘上法,屬洞真部;以 靈寶天尊 所傳為中乘中法,屬洞元部;以 道德天尊 所傳為小乘初法,屬洞神部。
引《云笈七籤》卷一:“精研三乘,詳觀四輔?!?/span>
國語辭典
三乘[ sān shèng ]
⒈ ?佛教謂三種能使人獲得證悟,息滅煩惱的途徑。即從他人聽聞佛法而悟道的聲聞乘,自己觀察自然現(xiàn)象而悟道的獨覺乘,和以成佛為目標(biāo)的佛乘。獨覺乘也稱為「緣覺乘」、「辟支佛乘」,佛乘也稱為「大乘」、「菩薩乘」。
引《大乘莊嚴(yán)經(jīng)論·卷二》:「善趣及三乘,大悲有三品?!?br />《西游記·第二回》:「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span>
德語dritte Ausfertigung
三乘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三 | sān | 一 | 3畫 | 基本字義 三 sān(ㄙㄢ) ⒈ ?數(shù)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叁”代):三維空間。三部曲。三國(中國朝代名)。 ⒉ ?表示多次或多數(shù):三思而行。三緘其口。 異體字 叁 參 弎 漢英互譯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
乘 | chéng shèng | 丿 | 10畫 | 基本字義 乘 chéng(ㄔㄥˊ) ⒈ ?騎,坐:乘馬。乘車。乘客。乘警。 ⒉ ?趁著,就著:乘便。乘機(趁著機會)。乘勢。乘興( xìng )。因利乘便。 ⒊ ?算術(shù)中指一個數(shù)使另一個數(shù)變成若干倍:乘法。乘冪( mì )。乘數(shù)。 ⒋ ?佛教的教派或教法:大乘。小乘。上乘。下乘。 ⒌ ?姓。 其他字義 乘 shèng(ㄕㄥˋ) ⒈ ?古代稱兵車,四馬一車為一乘:乘輿。千乘之國。 ⒉ ?古代稱四為乘:乘矢。乘壺?!耙猿隧f先牛十二犒師”。 ⒊ ?中國春秋時晉國 |
三乘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三乘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