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韻
- 拼音chèn yùn
- 注音ㄔㄣˋ ㄩㄣˋ
- 繁體趁韻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趁韻[ chèn yùn ]
⒈ ?亦作“趂韻”。
⒉ ?見“趁韻”。
引證解釋
⒈ ?亦作“趁韻”。亦作“趂韻”。謂作詩硬湊韻腳,而不顧內(nèi)容是否得當。亦作“趂韻”。見“趁韻”。
引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四:“唐 左衛(wèi)將軍 權(quán)龍襄 性褊急,常自矜能詩……皇太子宴,夏日賦詩:‘嚴霜白浩浩,明月赤團團。’太子援筆為讚曰:‘ 龍襄 才子, 秦州 人士。明月晝耀,嚴霜夏起。如此詩章,趁韻而已?!?br />明 馮夢龍 《量江記·江樓玩景》:“[小凈]臣 單 趂韻詩就。[誦介]狂風一起波濤大,翻天倒地教人怕,南方嫌他濕低答,北方挑水街上駡。”
清 褚人穫 《堅瓠續(xù)集·員音運》:“陸魯望 詩:‘賴得 伍員 騷思少, 夫差 剛免似 荊 壤?!?宋 人小説,謂 陸 之博學,而誤呼 伍員 名,豈趂韻耶?”
周作人 《知堂文集·擺倫句》:“詩我是不懂,但‘自北至南’這種趁韻我覺得沒有趣味?!?/span>
國語辭典
趁韻[ chèn yùn ]
⒈ ?作詩者就韻成句,而不顧文義是否適當。
引宋·尤袤《全唐詩話·卷六·權(quán)龍褒》:「好賦詩而不知聲律……嘗吟夏日詩:『嚴霜白皓皓,明月赤團團?!换蛟唬骸贺M是夏景?』答曰:『趁韻而已?!弧?/span>
趁韻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韻 | yùn | 音 | 13畫 | 基本字義 韻 yùn(ㄩㄣˋ) ⒈ ?漢語字音中的元音或元音加收尾音,即聲母以外的部分,或聲母和介音以外的部分,稱“韻母”。如t幔睿緄腦夏甘恰搬ng”,hu幔睿緄腦夏甘恰埃踽ng”:韻文(有韻律節(jié)奏的文學體裁,亦指用這種體裁寫成的文章,包括詩、詞、歌、賦等。區(qū)別于“散文”)。押韻。韻腹(韻母中主要元音)。韻腳(韻文句末押韻的字)。韻律(詩詞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韻的規(guī)則)。 ⒉ ?和諧而有節(jié)奏的:韻白。琴韻悠揚。 ⒊ ? |
趁 | chèn | 走 | 12畫 | 基本字義 趁 chèn(ㄔㄣˋ) ⒈ ?利用時間、機會:趁早。趁機。趁勢。趁火打劫(趁人家發(fā)生火災(zāi)時去搶劫,喻在別人危難時乘機去撈好處)。趁熱打鐵。 ⒉ ?搭乘:趁車。趁船。 ⒊ ?逐,追趕:“花底山蜂遠趁人”。 ⒋ ?往,赴:趁墟(趕集)。趁熟(逃荒到豐收之處)。 ⒌ ?富有:趁錢。趁幾身衣服。 ⒍ ?古同“稱”,適合。 異體字 趂 跈 蹨 漢英互譯 take the advantage of、while 相關(guān)字詞 乘 造字法 形聲:左形右聲 English take advantage of, avail oneself |
趁韻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趁韻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