痱癗
- 拼音fèi lěi
- 注音ㄈㄟˋ ㄌㄟˇ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痱癗[ fèi lěi ]
⒈ ?亦作“痱磊”。
⒉ ?小腫。亦泛指疹樣小粒塊。
引證解釋
⒈ ?亦作“痱磊”。小腫。亦泛指疹樣小粒塊。
引唐 玄應(yīng) 《一切經(jīng)音義》卷三:“痱癗,小腫也。”
唐 韓愈 《嘲鼾睡》詩:“木枕卜字裂,鏡面生痱癗?!?br />《埤雅·釋魚》:“蟾除吐生,腹白背黑,皮上多痱磊,跳行舒遲?!?/span>
痱癗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癗 | lěi | 疒 | 18畫 | 基本字義 癗 lěi(ㄌㄟˇ) ⒈ ?皮膚上起的雞皮疙瘩。 異體字 ? |
痱 | fèi féi | 疒 | 13畫 | 基本字義 痱 fèi(ㄈㄟˋ) ⒈ ?〔痱子〕由于暑天出汗過多,引起汗腺發(fā)炎,皮膚表面生出來的小紅疹,很癢。 其他字義 痱 féi(ㄈㄟˊ) ⒈ ?古代稱偏癱癥:風痱。 異體字 腓 疿 造字法 形聲:從疒、非聲 English heat rash, prickly heat; ulcers |
痱癗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痱癗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