紕疏
- 拼音pī shū
- 注音ㄆ一 ㄕㄨ
- 繁體紕疏
- 詞性暫無(wú)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wú)組合信息
詞語(yǔ)解釋
紕疏[ pī shū ]
⒈ ?謂布帛經(jīng)緯松散。
引證解釋
⒈ ?謂布帛經(jīng)緯松散。
引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上:“單州 成武縣 織薄縑,修廣合於官度,而重才百銖,望之如霧著,故浣之亦不紕疏?!?/span>
紕疏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huà) | 意思解釋 |
---|---|---|---|---|
疏 | shū | 疋 | 12畫(huà) | 基本字義 疏 shū(ㄕㄨ) ⒈ ?去掉阻塞使通暢:疏導(dǎo)。疏通。疏浚。疏解( jiě )。 ⒉ ?分散:疏散。仗義疏財(cái)。 ⒊ ?事物間距離大,空隙大,與“密”相對(duì):疏密。疏松。疏朗。疏曠。疏闊。疏落( luò )。稀疏。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⒋ ?不親密,關(guān)系遠(yuǎn)的:親疏。疏遠(yuǎn)。 ⒌ ?不細(xì)密,忽略:疏忽。 ⒍ ?空虛:志大才疏。 ⒎ ?不熟悉:生疏。 ⒏ ?粗劣:疏食。疏糲。 ⒐ ?古同“蔬”,蔬菜。 ⒑ ?分條說(shuō)明的文字:上疏(臣子向帝王分條陳述的 |
紕 | pī pí bǐ | 纟 | 7畫(huà) | 基本字義 紕(紕) pī(ㄆ一) ⒈ ?布帛絲縷等破壞散開(kāi):線紕了。把這一團(tuán)毛線紕開(kāi)。 其他字義 紕(紕) pí(ㄆ一ˊ) ⒈ ?在衣冠或旗幟上鑲邊:“素絲紕之”。 ⒉ ?所鑲的邊緣:“縞冠素紕”。 其他字義 紕(紕) bǐ(ㄅ一ˇ) ⒈ ?古代中國(guó)西北少數(shù)民族所織的獸毛布。 異體字 紕 造字法 形聲:從纟、比聲 English spoiled silk; hem of dress; mista |
紕疏的近義詞
- 暫無(wú)近義詞信息
紕疏的反義詞
- 暫無(wú)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