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隸
- 拼音kǎi lì
- 注音ㄎㄞˇ ㄌ一ˋ
- 繁體楷隸
- 詞性暫無(wú)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wú)組合信息
詞語(yǔ)解釋
楷隸[ kǎi lì ]
⒈ ?指隸書。漢魏時(shí)以隸書為楷法,故稱。
⒉ ?楷書與隸書。
引證解釋
⒈ ?指隸書。 漢 魏 時(shí)以隸書為楷法,故稱。
引《南史·蕭確傳》:“確 字 仲正,少驍勇,有文才,尤工楷隸?!?/span>
⒉ ?楷書與隸書。
引明 陶宗儀 《輟耕錄·瘞鶴銘》:“元魏 間盡習(xí)隸法。自 隋 平 陳,中國(guó)多以楷、隸相參。”
國(guó)語(yǔ)辭典
楷隸[ kǎi lì ]
⒈ ?工整有法度的隸書。
引《南史·卷五三·梁武帝諸子傳·邵陵攜王綸傳》:「確字仲正,少驍勇,有文才,尤工楷隸。」
楷隸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隸 | lì | 隸 | 8畫 | 基本字義 隸(隸) lì(ㄌ一ˋ) ⒈ ?附屬,屬于:隸屬。配隸(從屬)。直隸中央。 ⒉ ?封建時(shí)代的衙役:隸卒。皂隸。徒隸。 ⒊ ?舊時(shí)地位低下而被奴役的人:奴隸。隸仆。 ⒋ ?隸書,漢字的一種書體,由篆書簡(jiǎn)化演變而成:隸書。隸字。漢隸。 異體字 肄 逮 隸 隷 造字法 原為形聲 English subservient; servant; KangXi radical 171 |
楷 | kǎi jiē | 木 | 13畫 | 基本字義 楷 kǎi(ㄎㄞˇ) ⒈ ?法式,模范:楷模。楷范。楷則。楷式。 ⒉ ?漢字的一種書體:楷書。正楷。小楷??w。 其他字義 楷 jiē(ㄐ一ㄝ) ⒈ ?落葉喬木,木材可制器具,種子可榨油,樹皮和葉子可制栲膠。亦稱“黃連木”。 異體字 漢英互譯 model、pattern、regular script 造字法 形聲:從木、皆聲 English model style of Chinese writing |
楷隸的近義詞
- 暫無(wú)近義詞信息
楷隸的反義詞
- 暫無(wú)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