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莽
- 拼音fú mǎng
- 注音ㄈㄨˊ ㄇㄤˇ
- 詞性暫無(wú)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wú)組合信息
詞語(yǔ)解釋
伏莽[ fú mǎng ]
⒈ ?《易·同人》:“九三,伏戎于莽?!泵В瑓采牟菽?。后以“伏莽”指軍隊(duì)埋伏在草莽中。亦指潛藏的寇盜。
引證解釋
⒈ ?莽,叢生的草木。后以“伏莽”指軍隊(duì)埋伏在草莽中。亦指潛藏的寇盜。
引《易·同人》:“九三,伏戎于莽。”
唐 李德裕 《授王元逵平章事制》:“始擒伏莽之戎,遽拔升天之險(xiǎn)?!?br />清 黃宗羲 《閻公神道碑銘》:“伏莽一發(fā),必不可支。”
孫中山 《上李鴻章書》:“方今伏莽時(shí)聞,災(zāi)荒頻見?!?/span>
國(guó)語(yǔ)辭典
伏莽[ fú mǎng ]
⒈ ?本為軍隊(duì)藏匿草叢中,后世用以指隱伏的盜匪。
引《舊唐書·卷一·高祖本紀(jì)·史臣曰》:「由是攫金有恥,伏莽知非?!?/span>
近盜匪
伏莽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莽 | mǎng | 艸 | 10畫 | 基本字義 莽 mǎng(ㄇㄤˇ) ⒈ ?草,密生的草:莽原。草莽。 ⒉ ?廣大,遼闊:莽蒼。莽莽(a.形容原野遼闊,無(wú)邊無(wú)際;b.形容草木茂盛)。 ⒊ ?古書上指一種短節(jié)竹。 ⒋ ?粗魯,冒失:莽漢。莽撞。魯莽。 ⒌ ?姓。 異體字 莾 漢英互譯 rank grass、rash 造字法 會(huì)意 English thicket, underbrush; poisonous |
伏 | fú | 亻 | 6畫 | 基本字義 伏 fú(ㄈㄨˊ) ⒈ ?趴,臉向下,體前屈:伏臥。伏案讀書。 ⒉ ?低下去:此起彼伏。 ⒊ ?屈服,承認(rèn)錯(cuò)誤或受到懲罰:伏法。伏輸。伏辯(伏罪的供狀,亦作“伏辨”)。 ⒋ ?使屈服:降伏。降龍伏虎。 ⒌ ?隱藏:伏兵。埋伏。 ⒍ ?農(nóng)歷劃分夏季最炎熱的三個(gè)階段:伏日。伏旱。伏暑。伏天。 ⒎ ?姓。 異體字 漢英互譯 bend over、hot seasons、subide、pronate 相關(guān)字詞 起 造字法 會(huì)意:從亻、從犬 English crouch, crawl, lie hidden, conceal |
伏莽的近義詞
伏莽的反義詞
- 暫無(wú)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