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蕞
- 拼音mián zuì
- 注音ㄇ一ㄢˊ ㄗㄨㄟˋ
- 繁體綿蕞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綿蕞[ mián zuì ]
⒈ ?亦作“綿蕞”。亦作“綿蕝”。亦作“綿蕝”。
⒉ ?據(jù)《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載,叔孫通欲為漢高祖創(chuàng)立朝儀,使征魯諸生三十馀人,叔孫通“遂與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為學者與其弟子百余人為綿蕞野外”,習肄月馀始成。按,引繩為“綿”,束茅以表位為“蕞”。后因謂制訂整頓朝儀典章為“綿蕞”或“綿蕝”。
⒊ ?引申指經(jīng)營創(chuàng)建。
⒋ ?借指表率。
引證解釋
⒈ ?亦作“綿蕝”。亦作“緜蕞”。亦作“緜蕝”。
⒉ ?據(jù)《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載, 叔孫通 欲為 漢高祖 創(chuàng)立朝儀,使征 魯 諸生三十馀人, 叔孫通 “遂與所徵三十人西,及上左右為學者與其弟子百餘人為緜蕞野外”,習肄月馀始成。按,引繩為“緜”,束茅以表位為“蕞”。后因謂制訂整頓朝儀典章為“綿蕞”或“綿蕝”。
引《舊唐書·杜鴻漸傳》:“鴻漸 素習帝王陳布之儀,君臣朝見之禮,遂採摭舊儀,綿蕝其事?!?br />宋 范仲淹 《奏乞兩府兼判》:“太常禮院,用歷代之禮,或不謹於典法,隨時綿蕝,綱紀寖壞,制度日隳?!?br />沉礪 《感懷》詩之七:“叔孫 綿蕝曾何補, 優(yōu)孟 衣冠聊解嘲。”
⒊ ?引申指經(jīng)營創(chuàng)建。
引宋 劉克莊 《念奴嬌·二和丙寅生日》詞:“草堂緜蕝,百年棲託於此。”
梁啟超 《復劉古愚山長書》:“海內志士,頗跂息輻集,謂庶有瘳,既為言者所阻,綿蕝未定,遽以輟散。”
湯一鶚 《論裁撤領事裁判權之預備》:“以綿蕞草創(chuàng),而不求其備?!?/span>
⒋ ?借指表率。
引唐 皮日休 《移成均博士書》:“洸洸乎,洋洋乎,為諸生之蓍龜,作后來之綿蕝?!?/span>
綿蕞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蕞 | zuì | 艸 | 15畫 | 基本字義 蕞 zuì(ㄗㄨㄟˋ) ⒈ ?古代演習朝會禮儀時捆扎茅草立放著用來標志位次,引申為叢聚的樣子。 異體字 蕝 造字法 形聲:從艸、最聲 English little, small, tiny; petty |
綿 | mián | 纟 | 11畫 | 基本字義 綿(綿) mián(ㄇ一ㄢˊ) ⒈ ?蠶絲結成的片或團,供絮衣被、裝墨盒等用:絲綿。綿綢。綿里藏針。 ⒉ ?像絲綿那樣柔軟或薄弱:綿薄。綿軟。綿力。 ⒊ ?像絲綿那樣延續(xù)不斷:綿延。綿聯(lián)。綿長。綿亙。連綿。 ⒋ ?性情溫和:他平時挺綿。 異體字 綿 緜 漢英互譯 continous、floss、soft 造字法 會意:從纟、從帛 English cotton wad; wool; soft, downy |
綿蕞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綿蕞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