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庭
- 拼音běi tíng
- 注音ㄅㄟˇ ㄊ一ㄥˊ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北庭[ běi tíng ]
⒈ ?指漢代北單于所統(tǒng)治之地。
⒉ ?泛指塞北少數(shù)民族所統(tǒng)治之地。
⒊ ?唐方鎮(zhèn)名。屬隴右道。以其治所在北庭都護府,節(jié)度使例兼北庭都護,故通稱北庭。轄西北伊、西、庭三州及北庭都護府境內(nèi)諸軍鎮(zhèn)、守捉。其地后入回紇,繼入吐蕃。
⒋ ?指燕京。即今北京市。元建都燕京,時漢人稱之為北庭。
引證解釋
⒈ ?指 漢 代北單于所統(tǒng)治之地。
引《后漢書·南匈奴傳》:“南單于復上求滅北庭。”
⒉ ?泛指塞北少數(shù)民族所統(tǒng)治之地。
引宋 陸游 《記九月三十日夜半夢》詩:“東閣羣英鳴佩集,北庭大戰(zhàn)捷旗來?!?br />明 都穆 《都公談纂》卷下:“景泰 間, 廣陵伯 劉安 守 大同,郭登 為參將,時 英宗 在北廷。”
清 孫枝蔚 《春晚》詩:“送春畫閣如南浦,缺雨良苗似北庭?!?/span>
⒊ ?唐 方鎮(zhèn)名。屬 隴右道。以其治所在 北庭都護府,節(jié)度使例兼 北庭 都護,故通稱 北庭。轄西北 伊、西、庭 三州及 北庭都護府 境內(nèi)諸軍鎮(zhèn)、守捉。其地后入 回紇,繼入 吐蕃。
引唐 杜甫 《近聞》詩:“崆峒 五原 亦無事,北庭數(shù)有 關中 使。”
清 吳偉業(yè) 《送隴右道吳贊皇之任》詩:“移檄 北庭 收屬國,閲兵西海取封侯?!?/span>
⒋ ?指 燕京。即今 北京市。元 建都 燕京,時漢人稱之為北庭。
引宋 文天祥 《正氣歌序》:“余囚北庭,坐一土室?!?/span>
國語辭典
北庭[ běi tíng ]
⒈ ?漢時稱北匈奴居住的地方。后泛稱北方夷狄之地。
引《后漢書·卷四〇·班彪傳下》:「會南匈奴,掩破北庭?!?/span>
⒉ ?唐時稱西域為「北庭」,設北庭都護府。見《讀史方輿紀要·卷五·歷代州域形勢五·唐上》。
北庭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庭 | tíng | 廣 | 9畫 | 基本字義 庭 tíng(ㄊ一ㄥˊ) ⒈ ?堂階前的院子:庭院。庭園。庭除(“除”,臺階)。 ⒉ ?廳堂:庭宇。庭闈(父母所屬內(nèi)室,借指父母)。庭訓(父親的教誨,亦指家教)。家庭。 ⒊ ?審判案件的處所或機構:法庭。 ⒋ ?古同“廷”,朝廷。 異體字 廷 閮 漢英互譯 court of first instance 造字法 形聲:從廣、廷聲 English courtyard; spacious hall or yard |
北 | běi bèi | 匕 | 5畫 | 基本字義 北 běi(ㄅㄟˇ) ⒈ ?方向,早晨面對太陽,左手的一邊,與“南”相對:北方。北辰(古書指北極星)。北上(古代以北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與“南下”相對)。北極星(出現(xiàn)在天空北部的一顆亮星,人常靠它辨別方向)。北國(指中國北部)。 ⒉ ?打了敗仗往回逃:敗北。 其他字義 北 bèi(ㄅㄟˋ) ⒈ ?古同“背”,違背,違反。 異體字 背 漢英互譯 north 相關字詞 南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north; northern; northward |
北庭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北庭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