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坐
- 拼音shéng zuò
- 注音ㄕㄥˊ ㄗㄨㄛˋ
- 繁體繩坐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繩坐[ shéng zuò ]
⒈ ?正坐。
⒉ ?指繩床。
引證解釋
⒈ ?正坐。
引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lán)記·景林寺》:“凈行之僧,繩坐其內(nèi),飱風(fēng)服道,結(jié)跏數(shù)息?!?br />周祖謨 校釋:“繩,直也?!?/span>
⒉ ?指繩床。參見“繩牀”。
引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淄水》:“水北則長(zhǎng)廡徧駕,迴閣承阿,林之際,則繩坐疏班,錫鉢閒設(shè)?!?/span>
繩坐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坐 | zuò | 土 | 7畫 | 基本字義 坐 zuò(ㄗㄨㄛˋ) ⒈ ?古人雙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腳后跟上,這是其本義,后泛指以臀部著物而止息:席地而坐。坐待。坐墊。坐骨。坐化(佛教指和尚盤膝坐著死去)。坐禪。坐功。坐騎。 ⒉ ?乘,搭:坐車。坐船。 ⒊ ?堅(jiān)守,引申為常駐,不動(dòng):“楚人坐其北門,而覆諸山下”。坐莊。 ⒋ ?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對(duì)著某一方向:坐落。坐北朝南。 ⒌ ?把鍋、壺等放在火上:坐鍋。 ⒍ ?物體向后施壓力:房頂往后坐。 ⒎ ?介詞,因,由于, |
繩 | shéng | 纟 | 11畫 | 基本字義 繩(繩) shéng(ㄕㄥˊ) ⒈ ?用兩股以上的棉麻纖維或棕草等擰成的條狀物:繩子。繩索。纜繩。繩梯。繩操。繩伎(a.雜技中的走繩;b.舊時(shí)指走繩的女藝人)。繩鋸木斷(喻力量雖小,只要堅(jiān)持不懈,就能做出看來很難辦到的事情)。 ⒉ ?木工用的墨線,引申為標(biāo)準(zhǔn)、法則,又引申為按一定的標(biāo)準(zhǔn)去衡量、糾正:繩墨。準(zhǔn)繩。繩正。繩之以法。 ⒊ ?繼續(xù):“繩其祖武”(繼承祖先)。 ⒋ ?贊譽(yù):“繩息媯以語楚子”(“息媯”,人名)。 |
繩坐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繩坐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