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公
- 拼音zhī gōng
- 注音ㄓ ㄍㄨㄥ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支公[ zhī gōng ]
⒈ ?即晉高僧支遁。字道林,時(shí)人也稱為“林公”。河內(nèi)林慮人,一說陳留人。精研《莊子》與《維摩經(jīng)》,擅清談。當(dāng)時(shí)名流謝安、王羲之等均與為友。
⒉ ?泛稱高僧。
引證解釋
⒈ ?即 晉 高僧 支遁。字 道林,時(shí)人也稱為“林公”。 河內(nèi) 林慮 人,一說 陳留 人。精研《莊子》與《維摩經(jīng)》,擅清談。當(dāng)時(shí)名流 謝安、王羲之 等均與為友。
引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支道林 常養(yǎng)數(shù)匹馬?!?br />余嘉錫 箋疏:“《建康實(shí)録》八引《許玄度集》曰:‘ 遁 字 道林,常隱 剡東山,不游人事,好養(yǎng)鷹馬,而不乘放,人或譏之, 遁 曰:“貧道愛其神駿?!?br />’” 明 高啟 《南峰寺》詩:“懸燈照靜室,一禮 支公 影。”
⒉ ?泛稱高僧。
引唐 李白 《將游衡岳過漢陽雙松亭留別族弟浮屠談皓》詩:“卓絶道門秀,談玄乃 支公?!?br />宋 蘇軾 《書辨才白雪堂壁》詩:“不辭清曉叩松扉,卻值 支公 久不歸?!?/span>
支公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支 | zhī | 支 | 4畫 | 基本字義 支 zhī(ㄓ) ⒈ ?撐持,伸出,豎起:支撐。支援。體力不支。 ⒉ ?受得住:樂不可支。 ⒊ ?領(lǐng)款或付款:支付。 ⒋ ?調(diào)度,指使:支使。支應(yīng)。支著兒。 ⒌ ?附屬于總體的一個(gè)部分:總支。支流。支離。 ⒍ ?〔地支〕歷法中用的十二個(gè)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⒎ ?量詞:一支筆。 異體字 搘 枝 梔 肢 漢英互譯 branch、pay、prop up、protrude、raise 相關(guān)字詞 收 造字法 原為會(huì)意 English disperse, pay; support; branch |
公 | gōng | 八 | 4畫 | 基本字義 公 gōng(ㄍㄨㄥ) ⒈ ?正直無私,為大家利益:公正。公心。大公無私。 ⒉ ?共同的,大家承認(rèn)的: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⒊ ?國家,社會(huì),大眾:公共。公安(社會(huì)整體的治安)。公眾。公民。公論(公眾的評論)。 ⒋ ?讓大家知道:公開。公報(bào)。公然。 ⒌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公(中國周代指“太師”、“太傅”、“太?!?;西漢指“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公子。公主。 ⒍ ?敬辭,尊稱男子:海公。包公。諸公 |
支公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支公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