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黃
- 拼音tiē huáng
- 注音ㄊ一ㄝ ㄏㄨㄤˊ
- 繁體貼黃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貼黃[ tiē huáng ]
⒈ ?唐代詔敕用黃紙,凡有更改,仍用黃紙貼在上面,叫做“貼黃”。
⒉ ?宋代奏札意有未盡,摘要另書于后,叫做“貼黃”。
⒊ ?明清時摘取奏疏中要點,黏附在奏疏后面,叫做“貼黃”。
引證解釋
⒈ ?唐 代詔敕用黃紙,凡有更改,仍用黃紙貼在上面,叫做“貼黃”。
引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三:“唐 制:降敕有所更改,以紙貼之,謂之貼黃。蓋敕書用黃紙,則貼者亦黃紙也?!?/span>
⒉ ?宋 代奏札意有未盡,摘要另書于后,叫做“貼黃”。
引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三:“今奏狀札子皆白紙,有意所未盡,揭其要處,以黃紙別書於后,乃謂之貼黃。”
宋 陸游 《代二府與夏國主書》:“貼黃:前件事宜,臣等雖已面陳,緣利害至大,陛下反覆省覽,故敢輒具此奏。”
⒊ ?明 清 時摘取奏疏中要點,黏附在奏疏后面,叫做“貼黃”。
引清 顧炎武 《日知錄·貼黃》:“﹝ 崇禎 ﹞命內(nèi)閣為貼黃之式,即令本官自撮疏中大要,不過百字,黏附牘尾,以便省覽。”
貼黃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貼 | tiē | 貝 | 9畫 | 基本字義 貼(貼) tiē(ㄊ一ㄝ) ⒈ ?粘,把一種東西粘在另一種東西上:貼金。粘貼。剪貼。 ⒉ ?靠近,緊挨:貼近。貼切(密合、恰當(dāng)、確切)。貼心。 ⒊ ?添補(bǔ),補(bǔ)助:補(bǔ)貼。津貼。倒( dào )貼。貼息(用期票調(diào)換現(xiàn)款時付出利息)。 ⒋ ?同“帖”。 ⒌ ?傳統(tǒng)戲劇角色名:貼旦(次要的旦角。簡稱“貼”)。 異體字 貼 漢英互譯 adhibit、allowance、glue、keep close to、paste、stick 相關(guān)字詞 揭 造字法 形聲:從貝、占聲 English paste to, stick on; attached |
黃 | huáng | 黃 | 11畫 | 基本字義 黃 huáng(ㄏㄨㄤˊ) ⒈ ?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顏色:黃色。黃昏。牛黃。黃澄澄。信口雌黃。 ⒉ ?特指中國黃河:黃災(zāi)。治黃。黃泛區(qū)。 ⒊ ?指“黃帝”(即“軒轅氏”,傳說中原始社會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黃老(黃帝和老子)。炎黃子孫。 ⒋ ?事情失敗或計劃不能實現(xiàn):事情黃了。 ⒌ ?姓。 異體字 黃 漢英互譯 primary colors 造字法 象形:像蝗蟲形 English yellow; surname |
貼黃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貼黃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