蟛蜞
- 拼音péng qí
- 注音ㄆㄥˊ ㄑ一ˊ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蟛蜞[ péng qí ]
⒈ ?螃蟹的一種,身體小,常見的頭胸甲略呈方形。穴居海邊或江河口泥岸。亦作“彭蜞”,又名“螃蜞”
英amphibious crab;
引證解釋
⒈ ?亦作“蟛蚑”。甲殼綱。似蟹,體小,螯足無毛,紅色;步足有毛。穴居近海地區(qū)江河沼澤的泥岸中。
引晉 干寶 《搜神記》卷七:“晉 太康 四年, 會稽郡 蟛蚑及蟹皆化為鼠。其眾覆野,大食稻為災(zāi)?!?br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下:“招潮子,亦蟛蜞之屬。殼帶白色。海畔多潮,潮欲來皆出坎,舉螯如望,故俗呼招潮也?!?br />明 陶宗儀 《輟耕錄·食品有名》:“若鱭魚子名螳螂子,及 松江 之 上海、杭州 之 海寧 人,皆喜食蟛蜞螯,名曰鸚哥嘴,以有極紅者似之故也?!?br />清 劉大櫆 《祭張閑中文》:“搜石罅之蟛蜞,因搴裳而同揭?!?/span>
國語辭典
蟛蜞[ péng qí ]
⒈ ?動物名。一種蟹。節(jié)肢動物門甲殼綱。體小色紅。
蟛蜞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蜞 | qí | 蟲 | 14畫 | 基本字義 蜞 qí(ㄑ一ˊ) ⒈ ?〔蟛蜞〕見“蟛”。 異體字 蜝 |
蟛 | péng | 蟲 | 18畫 | 基本字義 蟛 péng(ㄆㄥˊ) ⒈ ?〔蟛蜞〕螃蟹的一種,身體小,常見的頭胸甲略呈方形。螯足無毛,淡紅色,步足有毛。穴居海邊或江河泥岸,對農(nóng)作物有害。亦作“彭蜞”、“螃蜞”。 異體字 蟚 造字法 形聲:從蟲、彭聲 English a land-crab |
蟛蜞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蟛蜞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