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
- 拼音yú shì hū
- 注音ㄩˊ ㄕˋ ㄏㄨ
- 繁體於是乎
- 詞性連詞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于是乎[ yú shì hū ]
⒈ ?連詞。于是。表承接。
引證解釋
⒈ ?連詞。于是。表承接。
引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bǔ)編·無題》:“有一個大襟上掛一支自來水筆的記者,來約我做文章,為敷衍他起見,我于是乎要做文章了。”
參見“于是”。猶于是。 《國語·周語上》:“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猶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
唐 韓愈 《贈崔復(fù)州序》:“慶 復(fù) 人之將蒙其休澤也,於是乎言。”
明 劉基 《郁離子·枸櫞》:“夫木產(chǎn)于土,有土斯有木,於是乎果實生焉?!?br />《漢書·五行志中之上》:“夫合諸侯,民之大事也,於是虖觀存亡。”
國語辭典
于是乎[ yú shì hū ]
⒈ ?表順序承接的連詞。也作「于是」、「于是」。
引《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庖廚不徙,后宮不移,百官備具,于是乎背秋涉冬,天子校獵?!?br />《文明小史·第六〇回》:「少不得請教那些白時事的維新黨,于是乎就有外洋留學(xué)回國考中翰林進(jìn)士的那班朋友,做了手折,請他們酌奪。」
近于是 因此
于是乎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于 | yú | 二 | 3畫 | 基本字義 于 yú(ㄩˊ) ⒈ ?介詞(a.在,如“生于北京”;b.到,如“榮譽(yù)歸于老師”;c.對,如“勤于學(xué)習(xí)”;d.向,如“出于自愿”;e.給,如“問道于盲”;f.自,從,如“取之于民”;g.表比較,如“重于泰山”;h.表被動,如“限于水平”)。 ⒉ ?后綴(a.在形容詞后,如“疏于防范”;b.在動詞后,如“屬于未來)。 ⒊ ?姓。 異體字 丂 虧 亐 於 漢英互譯 for、of、to、when、at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in, on, at; go to; surnam |
是 | shì | 日 | 9畫 | 基本字義 是 shì(ㄕˋ) ⒈ ?表示解釋或分類:他是工人。《阿Q正傳》的作者是魯迅。 ⒉ ?表示存在:滿身是汗。 ⒊ ?表示承認(rèn)所說的,再轉(zhuǎn)入正意,含有“雖然”的意思:詩是好詩,就是太長了。 ⒋ ?表示適合:來的是時候。 ⒌ ?表示任何:凡是。是活兒他都肯干。 ⒍ ?用于問句:他是走了嗎? ⒎ ?加重語氣,有“的確”、“實在”的意思:天氣是冷。 ⒏ ?對,合理,與“非”相對:是非。他說的是。實事求是。 ⒐ ?認(rèn)為對:是古非今。各行 |
乎 | hū | 丿 | 5畫 | 基本字義 乎 hū(ㄏㄨ) ⒈ ?文言助詞,表示疑問:汝識之乎(嗎)? ⒉ ?文言嘆詞:陛下與誰取天下乎(呀)! ⒊ ?文言介詞,相當(dāng)“于”(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后):在乎。無須乎。異乎尋常。 ⒋ ?古形容詞或副詞后綴:巍巍乎。郁郁乎。 ⒌ ?古同“呼”,嗚呼。 異體字 虖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interrogative or exclamatory final particle |
于是乎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