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厄
- 拼音wǔ è
- 注音ㄨˇ ㄜˋ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五厄[ wǔ è ]
⒈ ?指書籍被焚毀的五次厄運(yùn)。即:秦始皇下令焚書,墳籍掃地皆盡,此為第一厄;王莽末年,長安兵起,宮室圖書,并從焚燼,此為第二厄;漢獻(xiàn)帝移都時,吏民擾亂,圖書縑帛,皆取為帷囊,此為第三厄;劉曜、石勒覆滅京華,朝章國典,從而失墜,此為第四厄;周師入郢,梁·蕭繹悉焚典籍于外城,此為第五厄。見《隋書·牛弘傳》。
引證解釋
⒈ ?指書籍被焚毀的五次厄運(yùn)。即:秦始皇 下令焚書,墳籍掃地皆盡,此為第一厄; 王莽 末年, 長安 兵起,宮室圖書,并從焚燼,此為第二厄; 漢獻(xiàn)帝 移都時,吏民擾亂,圖書縑帛,皆取為帷囊,此為第三厄; 劉曜、石勒 覆滅京華,朝章國典,從而失墜,此為第四厄; 周 師入 郢,梁 蕭繹 悉焚典籍于外城,此為第五厄。見《隋書·牛弘傳》。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書籍之厄》:“世間凡物未有聚而不散者,而書為甚。
引隋 牛弘 靖請開獻(xiàn)書之路,極論廢興,述五厄之説,則書之厄也久矣?!?/span>
五厄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五 | wǔ | 二 | 4畫 | 基本字義 五 wǔ(ㄨˇ) ⒈ ?數(shù)名,四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國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權(quán)的時期)。五帝(中國傳說中的五個帝王,通常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嶺(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五岳(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 |
厄 | è | 廠 | 4畫 | 基本字義 厄 è(ㄜˋ) ⒈ ?困苦、災(zāi)難:厄運(yùn)。厄境。 ⒉ ?阻塞:阻厄。 ⒊ ?險要的地方:險厄。 ⒋ ?木節(jié)。 ⒌ ?沒有肉的骨頭。 異體字 戹 枙 軛 阸 阨 漢英互譯 be stranded、disaster、hardship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adversity, difficulty, distress |
五厄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五厄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