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塵
- 拼音hú chén
- 注音ㄏㄨˊ ㄔㄣˊ
- 繁體胡塵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胡塵[ hú chén ]
⒈ ?胡地的塵沙。
⒉ ?胡人兵馬揚(yáng)起的沙塵。喻胡兵的兇焰。
引證解釋
⒈ ?胡地的塵沙。
引北周 庾信 《王昭君》詩:“朝辭 漢 闕去,夕見 胡 塵飛?!?br />明 梁辰魚 《擬出塞》曲:“有崎嶇北污胡塵,哀笳倚拍,家山何處?!?/span>
⒉ ?胡人兵馬揚(yáng)起的沙塵。喻胡兵的兇焰。
引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擁旄司部, 代 馬不敢南牧;推轂 樊鄧,胡塵罕嘗夕起?!?br />唐 白居易 《法曲》:“以亂干和 天寳 末,明年胡塵犯宮闕?!?br />宋 辛棄疾 《木蘭花慢·席上送張仲固帥興元》詞:“落日胡塵未斷,西風(fēng)塞馬空肥?!?br />明 屠隆 《綵毫記·訪道仙翁》:“萬戶傷心泣野燐,衣冠無處避胡塵。”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誅妖檄文》:“用 夏 變夷,斬邪留正,誓掃胡塵?!?br />柳亞子 《題<張蒼水集>》詩:“北望中原涕淚多,胡塵慘淡 漢 山河?!?/span>
胡塵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胡 | hú | 月 | 9畫 | 基本字義 胡(鬍) hú(ㄏㄨˊ) ⒈ ?中國(guó)古代稱北邊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遠(yuǎn)、隔絕)。 ⒉ ?泛指外國(guó)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黃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管樂器)。 ⒊ ?亂,無道理:胡來。胡鬧。胡吹。胡言亂語。 ⒋ ?文言疑問詞,為什么,何故:胡不歸?“胡取禾三百廛兮?” ⒌ ?嘴周圍和連著鬢角長(zhǎng)的須毛:胡須。 ⒍ ?古代指獸類頸下垂肉:“狼跋 |
塵 | chén | 小 | 6畫 | 基本字義 塵(塵) chén(ㄔㄣˊ) ⒈ ?飛揚(yáng)的灰土:塵土。塵埃。塵垢。塵芥(塵土和小草,喻輕微的事物)。粉塵。煙塵。甚囂塵上。望塵莫及。 ⒉ ?佛家、道家指人間:紅塵。塵世。 異體字 塵 漢英互譯 dirt、dust、this world 造字法 會(huì)意 |
胡塵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胡塵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