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鴟
- 拼音máo chī
- 注音ㄇㄠˊ ㄔ
- 繁體茅鴟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茅鴟[ máo chī ]
⒈ ?鳥名。貓頭鷹。
⒉ ?古逸詩篇名。
引證解釋
⒈ ?鳥名。貓頭鷹。
⒉ ?古逸詩篇名。
引《左傳·襄公二十八年》:“穆子 不説,使工為之誦《茅鴟》。”
杜預(yù) 注:“工,樂師。 《茅鴟》,逸詩,刺不敬。”
茅鴟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茅 | máo | 艸 | 8畫 | 基本字義 茅 máo(ㄇㄠˊ) ⒈ ?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先開花,后生葉,花穗上密生白毛。根莖可食,亦可入藥。葉可編蓑衣(亦稱“白茅”):茅草。茅廬。茅舍。名列前茅(喻名次列在前面)。 造字法 形聲:從艸、矛聲 English reeds, rushes, grass; surname |
鴟 | chī | 鳥 | 10畫 | 基本字義 鴟(鴟) chī(ㄔ) ⒈ ?古書上指鷂鷹:鴟張(囂張、兇暴,像鴟張開翅膀一樣)。鴟視(昂首而視,如鴟欲有所攫?。?。鴟顧。鴟目虎吻(形容相貌兇惡)。 異體字 鴟 殦 鵄 ? 造字法 形聲:從鳥、氐聲 English kite, horned owl; wine cups |
茅鴟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茅鴟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