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難
- 拼音fǎ nán
- 注音ㄈㄚˇ ㄋㄢˊ
- 繁體法難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法難[ fǎ nán ]
⒈ ?佛教徒指毀滅佛法的事件。中國歷史上有四次重大的“法難”。即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的毀滅佛法事件。史稱“三武一宗”。
引證解釋
⒈ ?佛教徒指毀滅佛法的事件。 中國 歷史上有四次重大的“法難”。即 北魏 太武帝、北周 武帝、唐武宗 和 后周 世宗 的毀滅佛法事件。史稱“三武一宗”。
引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三章:“北朝 道教勢(shì)力由 寇天師 而光大,遂有 太武 世之法難?!?/span>
法難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難 | nán nàn nuó | 隹 | 10畫 | 基本字義 難(難) nán(ㄋㄢˊ) ⒈ ?不容易,做起來費(fèi)事:難處。難度。難點(diǎn)。難關(guān)。難熬。難耐。難產(chǎn)。難堪。難題。難以。難于。困難。畏難。急人之難。 ⒉ ?不大可能辦到,使人感到困難:難免。難為。難保。難怪。難倒( dǎo )。難道。難能可貴。 ⒊ ?不好:難聽。難看。 其他字義 難(難) nàn(ㄋㄢˋ) ⒈ ?災(zāi)禍,困苦:難民。災(zāi)難。遇難。逃難。殉難?;茧y。遭難。避難。排擾解難。 ⒉ ?仇怨:排難解紛。 ⒊ ?詰責(zé),質(zhì)問:發(fā)難。非 |
法 | fǎ | 氵 | 8畫 | 基本字義 法 fǎ(ㄈㄚˇ) ⒈ ?體現(xiàn)統(tǒng)治階段的意志,國家制定和頒布的公民必須遵守的行為規(guī)則:法辦。法典。法官。法規(guī)。法律。法令。法定。法場(chǎng)。法理。法紀(jì)。法盲。法人(“自然人”的對(duì)稱。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義獨(dú)立參與民事活動(dòng),享有民事權(quán)利和承擔(dān)法律義務(wù)的社會(huì)組織)。法制。法治。犯法。守法。合法。憲法(國家的根本大法)。政法。奉公守法。逍遙法外。 ⒉ ?處理事物的手段:辦法。設(shè)法。手法。寫法。 ⒊ ?仿效:效法。 |
法難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法難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