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硎
- 拼音rú xíng
- 注音ㄖㄨˊ ㄒ一ㄥˊ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儒硎[ rú xíng ]
⒈ ?秦始皇既焚書,恐天下不服,乃密令冬月種瓜于驪山陵谷溫暖處;瓜結(jié)實(shí),詔博士諸生往視,因填土殺之。事見《史記·儒林列傳》張守節(jié)正義引漢衛(wèi)宏《詔定古文尚書序》。后因以“儒硎”謂讀書人遭受的浩劫。
引證解釋
⒈ ?秦始皇 既焚書,恐天下不服,乃密令冬月種瓜于 驪山 陵谷溫暖處;瓜結(jié)實(shí),詔博士諸生往視,因填土殺之。事見《史記·儒林列傳》 張守節(jié) 正義引 漢 衛(wèi)宏 《詔定古文尚書序》。后因以“儒硎”謂讀書人遭受的浩劫。
引北周 庾信 《謝滕王集序啟》:“加以 建鄴 陽九,劣免儒硎; 江陵 百六,幾從士壠?!?br />王國維 《<國學(xué)叢刊>序》:“番番良士,劣免儒硎;莘莘胄子,翻從城闕?!?/span>
儒硎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硎 | xíng | 石 | 11畫 | 基本字義 硎 xíng(ㄒ一ㄥˊ) ⒈ ?磨刀石:“刀刃若新發(fā)于硎”。 異體字 坑 型 陘 造字法 形聲:從石、刑聲 English whetstone |
儒 | rú | 亻 | 16畫 | 基本字義 儒 rú(ㄖㄨˊ) ⒈ ?指讀書人:儒生。腐儒。通儒(指博識(shí)多聞的大學(xué)者)。儒林(儒者之林,舊指學(xué)術(shù)界)。儒雅(讀書人所具有的溫文爾雅的風(fēng)貌)。 ⒉ ?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shí)代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一個(gè)學(xué)派:儒家。儒教(即“孔教”)。儒士。儒術(shù)。儒學(xué)。 ⒊ ?古同“懦”,懦弱。 異體字 ? 偄 造字法 形聲:從亻、需聲 English Confucian scholar |
儒硎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儒硎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