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派
- 拼音wú pài
- 注音ㄨˊ ㄆㄞˋ
- 繁體吳派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吳派[ wú pài ]
⒈ ?明朝中晩期代表畫派。明中期畫壇以“吳門派”為首,晩期則推崇“松江派”。松江本屬吳地,后人因合稱兩派為“吳派”。
⒉ ?清代經(jīng)學(xué)派系之一。導(dǎo)源于吳中惠周惕而成于惠棟。余蕭客、江聲、錢大昕、王鳴盛、江藩等都屬這一派。主張搜集漢儒經(jīng)說,加以疏通,而旁及史學(xué)和文學(xué),以保守漢人學(xué)說為主。
引證解釋
⒈ ?明朝 中晚期代表畫派。 明 中期畫壇以“吳門派”為首,晚期則推崇“松江派”。 松江 本屬 吳 地,后人因合稱兩派為“吳派”。
⒉ ?清 代經(jīng)學(xué)派系之一。導(dǎo)源于 吳中 惠周惕 而成于 惠棟。余蕭客、江聲、錢大昕、王鳴盛、江藩 等都屬這一派。主張搜集 漢 儒經(jīng)說,加以疏通,而旁及史學(xué)和文學(xué),以保守 漢 人學(xué)說為主。
國語辭典
吳派[ wú pài ]
⒈ ?明代的畫派之一。以細(xì)巧綿密為長,強調(diào)文學(xué)性的表現(xiàn)。因南宗各大家多系吳(今江蘇吳縣)?人,故有吳派之稱。代表人物有沈周、文征明、董其昌、陳繼儒等。
⒉ ?清代漢學(xué)派別之一。以漢儒經(jīng)說為主,旁及史學(xué)和文學(xué)。源于吳中惠周惕,而成于惠 棟。代表人物有余蕭客、江聲、錢大昕、王鳴盛、江藩等人。相對于戴震為主的皖派而言。
吳派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吳 | wú | 口 | 7畫 | 基本字義 吳 wú(ㄨˊ) ⒈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后擴(kuò)展至淮河下游一帶:吳鉤(古代吳地出產(chǎn)的一種彎刀,后泛指鋒利的刀劍)。吳越同舟(喻過去的仇人由于當(dāng)前利害一致而成為朋友)。 ⒉ ?中國東漢末年三國之一:吳下阿蒙(喻原先學(xué)識粗淺的人)。 ⒊ ?泛指中國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帶:吳語。吳牛喘月(喻見到類似事物就膽怯害怕起來)。 ⒋ ?姓。 異體字 吞 吳 呉 造字法 會意:從口、從矢 English name of |
派 | pài | 氵 | 9畫 | 基本字義 派 pài(ㄆㄞˋ) ⒈ ?水的支流:九派(指長江支流之多)。 ⒉ ?一個系統(tǒng)的分支:派系。派別。派性。黨派。 ⒊ ?作風(fēng),風(fēng)度:正派。氣派。派勢。派頭。 ⒋ ?分配,指定:派赴。派駐。派遣。委派。 ⒌ ?指摘:派不是。 ⒍ ?量詞(①用于派別,如“兩派的意見爭論不休”;②用于景色、氣象、語言等,前面用“一”字,如“一派胡言”、“好一派北國風(fēng)光”)。 異體字 沠 漢英互譯 appoint、clique、dispatch、faction、group、pie、school、send、 |
吳派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吳派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