圮族
- 拼音pǐ zú
- 注音ㄆ一ˇ ㄗㄨˊ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圮族[ pǐ zú ]
⒈ ?毀害族類。
⒉ ?指衰敗的舊家族。
引證解釋
⒈ ?毀害族類。參見“圮”。
引《漢書·傅喜傳》:“傅太后 又自詔丞相御史曰:‘ 高武侯 喜 無功而封,內(nèi)懷不忠,附下罔上,與故大司空 丹 同心背畔,放命圮族?!?br />顏師古 注引 應(yīng)劭 曰:“放棄教令,毀其族類?!?br />《梁書·武帝紀(jì)上》:“公威同夏日,志清姦宄,放命圮族,刑茲罔赦?!?br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中:“朝請(qǐng)郎 吳處厚 向以不逞之心,懷茍得之計(jì),擠陷勞舊,貶死遐陬,圮族誤朝,兇慝甚大,身逃顯戮,沒有餘辜?!?/span>
⒉ ?指衰敗的舊家族。
引宋 邵雍 《與人話舊》詩:“圮族綺紈故,朱門車馬新。”
圮族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族 | zú | 方 | 11畫 | 基本字義 族 zú(ㄗㄨˊ) ⒈ ?親屬,泛指同姓之親:族規(guī)。族長(zhǎng)。家族。 ⒉ ?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遺傳特征的人群:種族。 ⒊ ?指在歷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穩(wěn)定共同體,他們有共同的語言、經(jīng)濟(jì)生活以及表現(xiàn)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質(zhì):民族。 ⒋ ?聚居而有血統(tǒng)關(guān)系的人群的統(tǒng)稱:宗族。氏族。部族。 ⒌ ?事物有共同屬性的一大類:芳香族。 ⒍ ?封建時(shí)代的一種殘酷刑罰,一人有罪,把全家或包括母親、妻家的人都?xì)⑺溃鹤鍦纭?⒎ ?聚合,集中:云 |
圮 | pǐ | 土 | 6畫 | 基本字義 圮 pǐ(ㄆ一ˇ) ⒈ ?塌壞,倒塌。 ⒉ ?破裂,分裂:“是以悲痛,肝心圮裂”。 ⒊ ?毀滅,斷絕:“分野殊異,遂用圮絕,不圖今日乃相得也”。 異體字 ? 造字法 形聲:從土、己聲 English destroyed, ruined; to subvert to injure |
圮族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圮族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