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民
- 拼音wǔ mín
- 注音ㄨˇ ㄇ一ㄣˊ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五民[ wǔ mín ]
⒈ ?指褊急之民、狠剛之民、怠惰之民、費資之民、巧諛惡心之民。指《詩》《書》談?wù)f之士、處士、勇土、技藝之士、商賈之士。指士、農(nóng)、工、商賈、兵。指士、農(nóng)、商、工、賈。亦泛指五方之民。
引證解釋
⒈ ?指褊急之民、狠剛之民、怠惰之民、費資之民、巧諛惡心之民。
引《商君書·墾令》:“重刑而連其罪,則褊急之民不鬭,很剛之民不訟,怠惰之民不游,費資之民不作,巧諛,惡心之民無變也。五民者不生於境內(nèi),則草必墾矣。”
⒉ ?指《詩》《書》談?wù)f之士、處士、勇土、技藝之士、商賈之士。
引《商君書·算地》:“事《詩》、《書》談?wù)h之士、則民游而輕其君;事處士,則民遠(yuǎn)而非其上;事勇士,則民競而輕其禁;技藝之士用,則民剽而易徙;商賈之士佚且利,則民緣而議其上。故五民加于國用,則田荒而兵弱。”
⒊ ?指士、農(nóng)、商、工、賈。亦泛指五方之民。
引《史記·貨殖列傳》:“臨菑 亦海 岱 之間一都會也……其中具五民。”
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士、農(nóng)、商、工、賈也。”
引 如淳 曰:“游子樂其俗不復(fù)歸,故有五方之民?!?br />《宋書·符瑞志下》:“四海既穆、五民樂業(yè)?!?/span>
⒋ ?指士、農(nóng)、工、商賈、兵。
引《宋史·王禹偁傳》:“自 秦 以來,戰(zhàn)士不服農(nóng)業(yè),是四民之外又生一民……佛法流入中國,度人修寺,歷代增加。不蠶而衣,不耕而食,是五民之外,又益一而為六矣。”
五民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五 | wǔ | 二 | 4畫 | 基本字義 五 wǔ(ㄨˇ) ⒈ ?數(shù)名,四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國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權(quán)的時期)。五帝(中國傳說中的五個帝王,通常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嶺(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五岳(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 |
民 | mín | 乛 | 5畫 | 基本字義 民 mín(ㄇ一ㄣˊ) ⒈ ?以勞動群眾為主體的社會基本成員:人民。民主。民國。民法。公民(在一國內(nèi)有國籍,享受法律上規(guī)定的公民權(quán)利并履行公民義務(wù)的人)。國民(具有國籍的人)。 ⒉ ?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⒊ ?勞動大眾的,非官方的:民間。民歌。民諺。民風(fēng)。民情。 ⒋ ?某族的人:漢民?;孛?。 ⒌ ?從事不同職業(yè)的人:農(nóng)民。漁民。 ⒍ ?非軍事的:民品。民航。 ⒎ ?同“苠”。 異體字 漢英互譯 civilian、folk、the people 相 |
五民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五民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