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枿
- 拼音sān niè
- 注音ㄙㄢ ㄋ一ㄝˋ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三枿[ sān niè ]
⒈ ?同“三蘗”。
引證解釋
⒈ ?同“三櫱”。
引《漢書·敘傳下》:“三枿之起,本根既朽,枯楊生華,曷惟其舊!”
顏師古 注引 劉德 曰:“《詩》云‘包有三枿’。 《爾雅》曰:‘烈、枿,餘也?!^木斫髠而復枿生也。喻 魏、齊、韓 皆滅而復起。若髠木更生也。”
三枿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三 | sān | 一 | 3畫 | 基本字義 三 sān(ㄙㄢ) ⒈ ?數(shù)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叁”代):三維空間。三部曲。三國(中國朝代名)。 ⒉ ?表示多次或多數(shù):三思而行。三緘其口。 異體字 叁 參 弎 漢英互譯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
枿 | niè | 木 | 9畫 | 基本字義 枿 niè(ㄋ一ㄝˋ) ⒈ ?古同“蘗”(a.樹木砍去后又長出的芽子,如“山無槎枿?!保猓畼淠究橙ズ罅粝碌臉錁蹲樱纭敖裰奚溪q有陳根余枿。”)。 異體字 蘗 |
三枿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三枿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