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鳣
- 拼音sān zhān
- 注音ㄙㄢ ㄓㄢ
- 繁體三鱣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三鳣[ sān zhān ]
⒈ ?東漢楊震明經(jīng)博覽,屢召不應(yīng),有鸛雀銜三鳣魚飛集講堂前,人謂蛇鳣為卿大夫服之象;數(shù)三,為三臺之兆。后果位至太尉。事見《后漢書·楊震傳》。后每用以為典,指登公卿高位的吉兆。
引證解釋
⒈ ?東漢 楊震 明經(jīng)博覽,屢召不應(yīng),有鸛雀銜三鳣魚飛集講堂前,人謂蛇鳣為卿大夫服之象;數(shù)三,為三臺之兆。后果位至太尉。事見《后漢書·楊震傳》。后每用以為典,指登公卿高位的吉兆。
引南朝 梁 簡文帝 《司徒始興忠武王誄》:“三鱣表服,二鹿隨輪?!?br />宋 司馬光 《贈太師文公挽辭》詩:“庭有三鱣集,門容駟馬過?!?br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慈訓(xùn)》:“三鱣集,一鶚翀,向雞窗揮霓吐虹?!?/span>
三鳣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鳣 | zhān shàn | 魚 | 21畫 | 基本字義 鳣(鱣) zhān(ㄓㄢ) ⒈ ?“鱘鰉魚”的古稱。 其他字義 鳣(鱣) shàn(ㄕㄢˋ) ⒈ ?古同“鱔”。 異體字 鱣 ? 造字法 形聲:從魚、亶聲 English sturgeon |
三 | sān | 一 | 3畫 | 基本字義 三 sān(ㄙㄢ) ⒈ ?數(shù)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叁”代):三維空間。三部曲。三國(中國朝代名)。 ⒉ ?表示多次或多數(shù):三思而行。三緘其口。 異體字 叁 參 弎 漢英互譯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
三鳣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三鳣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