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圣
- 拼音sān shèng
- 注音ㄙㄢ ㄕㄥˋ
- 繁體三聖
- 詞性暫無(wú)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wú)組合信息
詞語(yǔ)解釋
三圣[ sān shèng ]
⒈ ?三個(gè)圣人。指堯、舜、禹。
⒉ ?三個(gè)圣人。指夏禹、周公、孔子。
⒊ ?三個(gè)圣人。指伏羲、文王、孔子。
⒋ ?三個(gè)圣人。指文王、武王、周公。
引證解釋
⒈ ?三個(gè)圣人。指 堯、舜、禹。
引漢 董仲舒 《賢良策三》:“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是以 禹 繼 舜,舜 繼 堯,三圣相受而守一道?!?br />《漢書(shū)·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湯 法三圣?!?br />顏師古 注:“三圣,謂 堯 舜 禹 也?!?/span>
⒉ ?三個(gè)圣人。指 夏禹、周公、孔子。
引《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説,距詖行,放淫辭,以承三圣者,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br />朱熹 集注:“三圣, 禹、周公、孔子 也?!?/span>
⒊ ?三個(gè)圣人。指 伏羲、文王、孔子。
引《漢書(shū)·藝文志》:“人更三圣,世歷三古?!?br />顏師古 注引 韋昭 曰:“伏羲、文王、孔子?!?br />清 王鳴盛 《蛾術(shù)編》卷三:“伏羲 畫(huà)六十四卦, 文王 作卦辭,爻辭, 孔子 作十翼……歷數(shù)三圣。”
⒋ ?三個(gè)圣人。指 文王、武王、周公。
引《漢書(shū)·諸侯王表序》:“三圣制法,立爵五等?!?br />顏師古 注:“三圣謂 文王、武王 及 周公 也?!?br />三國(guó) 魏 曹植 《丹霞蔽日行》:“周室 何隆,一門(mén)三圣?!?br />黃節(jié) 注:“一門(mén)三圣,謂 文、武、周公 也。”
國(guó)語(yǔ)辭典
三圣[ sān shèng ]
⒈ ?三位圣人:(1)? 伏羲、文王、孔子。顏師古注引韋昭曰:「伏羲、文王、孔子?!?2)? 堯、舜、禹。漢·董仲舒〈元光元年舉賢良對(duì)策〉:「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變,道亦不變,是以禹繼舜、舜繼堯,三圣相受而守一道?!?3)? 文王、武王、周公。唐·顏師古·注:「三圣謂文王、武王及周公也?!?4)? 夏禹、周公、孔子。漢·趙岐·注:「孟子言我亦欲正人心、距诐行,以奉禹、周公、孔子也?!?/p>
引《漢書(shū)·卷三〇·藝文志》:「人更三圣?!?br />《漢書(shū)·卷一四·諸侯王表·序》:「昔周監(jiān)于二代,三圣制法?!?br />《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shuō)、距诐行、放淫辭,以承三圣者?!?/span>
三圣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huà) | 意思解釋 |
---|---|---|---|---|
圣 | shèng | 土 | 5畫(huà) | 基本字義 圣(聖) shèng(ㄕㄥˋ) ⒈ ?舊時(shí)稱(chēng)所謂人格最高尚的、智慧最高超的人:圣人。圣哲。 ⒉ ?最崇高的,對(duì)所崇拜的事物的尊稱(chēng):神圣。圣潔。圣地。圣經(jīng)。 ⒊ ?封建時(shí)代美化帝王的說(shuō)法:圣上。圣旨。圣明。 ⒋ ?稱(chēng)學(xué)問(wèn)、技術(shù)有特高成就的:圣手。棋圣。 異體字 聖 琞 漢英互譯 emperor、holy、sacred、sage、saint 造字法 原為形聲:從王、聲 English holy, sacred |
三 | sān | 一 | 3畫(huà) | 基本字義 三 sān(ㄙㄢ) ⒈ ?數(shù)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xiě)“叁”代):三維空間。三部曲。三國(guó)(中國(guó)朝代名)。 ⒉ ?表示多次或多數(shù):三思而行。三緘其口。 異體字 叁 參 弎 漢英互譯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
三圣的近義詞
- 暫無(wú)近義詞信息
三圣的反義詞
- 暫無(wú)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