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鼎
- 拼音yǔ dǐng
- 注音ㄩˇ ㄉ一ㄥˇ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禹鼎[ yǔ dǐng ]
⒈ ?傳說夏禹以九牧之金鑄鼎,上鑄萬物,使民知何物為善,何物為惡。
⒉ ?即九鼎。傳說禹鑄九鼎,象征九州。后因以喻國家領(lǐng)土、政權(quán)。
⒊ ?西周晩期青銅器。宋代《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等書著錄,稱為“穆公鼎”。銘文二〇五字,記述禹以武公的兵車百輛和徒御一千二百人隨周王作戰(zhàn),俘獲鄂侯事。1942年陜西岐山又出一鼎,與宋代著錄相同,現(xiàn)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引證解釋
⒈ ?傳說 夏禹 以九牧之金鑄鼎,上鑄萬物,使民知何物為善,何物為惡。
引《左傳·宣公三年》:“昔 夏 之方有德也,遠(yuǎn)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姦。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br />明 沉德符 《野獲編·釋道·毀皇姑寺》:“觀 世宗 屢諭,不特明晰事理,且曲揣人情,真是 禹 鼎 秦 鏡?!?br />清 趙翼 《題稚存萬里荷戈集》詩:“即今一卷《荷戈》詩,己如 禹 鼎鑄魅魑?!?br />清 何世麟 《感賦》詩:“越 裳依舊防 倭 寇, 禹 鼎何時(shí)鑄 漢 奸?!?/span>
⒉ ?即九鼎。傳說 禹 鑄九鼎,象征九州。后因以喻國家領(lǐng)土、政權(quán)。
引陳毅 《贛南游擊詞》:“賊子引狼輸 禹 鼎,大軍抗 日 渡 金沙?!?/span>
⒊ ?西周 晚期青銅器。 宋 代《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等書著錄,稱為“穆公鼎”。銘文二〇五字,記述 禹 以 武公 的兵車百輛和徒御一千二百人隨 周 王作戰(zhàn),俘獲 鄂侯 事。1942年 陜西 岐山 又出一鼎,與 宋 代著錄相同,現(xiàn)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禹鼎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禹 | yǔ | 丿 | 9畫 | 基本字義 禹 yǔ(ㄩˇ) ⒈ ?傳說中國夏代的第一個(gè)君主,他曾經(jīng)治過洪水:禹域(指中國的疆域)。 ⒉ ?姓。 異體字 造字法 象形字:象蟲形 |
鼎 | dǐng | 鼎 | 12畫 | 基本字義 鼎 dǐng(ㄉ一ㄥˇ) ⒈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兩耳:銅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鼎鑊。 ⒉ ?鍋:鼎罐。鼎鍋。 ⒊ ?古代視為立國的重器,是政權(quán)的象征:鼎彝。九鼎。定鼎。問鼎。鼎祚(國運(yùn))。 ⒋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對峙:鼎峙。鼎足之勢。 ⒌ ?大:鼎族。鼎臣。鼎力支持。 ⒍ ?正當(dāng),正在:鼎盛( shèng )。 異體字 ? 鐤 鼑 ? 漢英互譯 an ancient cooking vessel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large, three-legged bronze caldron |
禹鼎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禹鼎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