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
- 拼音wǔ tái
- 注音ㄨˇ ㄊㄞˊ
- 繁體五臺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五臺[ wǔ tái ]
⒈ ?山西省的縣。位于省東北部,為山區(qū),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臺山在其境內(nèi),主峰海拔3058米。佛教以五臺山為文殊菩薩道場。
英Wutai;
引證解釋
⒈ ?唐 高宗 龍朔 中尚書、門下、中書、秘書、御史五官署均以臺名,合稱“五臺”。
引《永樂大典》卷二六〇六引《數(shù)類》:“唐 高宗 龍朔 二年改尚書省曰中臺,門下省曰東臺,中書省曰西臺,秘書監(jiān)曰蘭臺,御史臺曰憲臺,故有五臺之號?!?br />唐 劉肅 《大唐新語·忌戒》:“時(shí)以年饑,放國子學(xué)生歸,又限令史通一經(jīng),時(shí)人為之語曰:‘……三館學(xué)生放散,五臺令史明經(jīng)。’”
⒉ ?見“五臺山”。
五臺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五 | wǔ | 二 | 4畫 | 基本字義 五 wǔ(ㄨˇ) ⒈ ?數(shù)名,四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國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權(quán)的時(shí)期)。五帝(中國傳說中的五個(gè)帝王,通常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嶺(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五岳(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 |
臺 | tái tāi | 口 | 5畫 | 基本字義 臺(臺、檯、颱) tái(ㄊㄞˊ) ⒈ ?高平的建筑物:亭臺樓閣。 ⒉ ?敬辭,用于稱呼對方或與對方有關(guān)的事物:臺鑒。臺甫。 ⒊ ?像臺的東西,器物的座子:井臺。窗臺。燈臺。 ⒋ ?量詞:一臺戲。 ⒌ ?臺灣省的簡稱:臺胞。臺幣。 ⒍ ?姓。 ⒎ ?桌子、案子:寫字臺。 ⒏ ?發(fā)生在太平洋西部熱帶海洋上的一種極猛烈的風(fēng)暴,稱“臺風(fēng)”。 其他字義 臺 tāi(ㄊㄞ) ⒈ ?〔天臺〕①山名,在中國浙江?。虎诘孛?,在中國浙江省。 異體字 ? |
五臺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五臺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