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正
- 拼音wǔ zhèng
- 注音ㄨˇ ㄓㄥˋ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五正[ wǔ zhèng ]
⒈ ?射儀用的五色箭靶,正中朱色,依次向外為白、蒼、黃、玄諸色。五行官長。即五政。謂神化、官治、教治、因治、事治。泛指各項政治措施。
引證解釋
⒈ ?射儀用的五色箭靶,正中朱色,依次向外為白、蒼、黃、玄諸色。
引《周禮·夏官·射人》:“王以六耦射,三侯、三獲、三容,樂以《騶虞》,九節(jié)五正?!?br />鄭玄 注:“五采之侯,即五正之侯也。正之言正也,射者內(nèi)志正,則能中焉。畫五正之侯,中朱,次白,次蒼,次黃,玄居外?!?br />漢 張衡 《東京賦》:“張大侯,制五正?!?br />《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三·隋大射登歌》:“巾車整三乏,司裘飾五正?!?/span>
⒉ ?五行官長。
引《左傳·隱公六年》:“翼 九宗五正 頃父 之子 嘉父 逆 晉侯 于 隨?!?br />杜預(yù) 注:“五正,五官之長?!?br />孔穎達(dá) 疏:“言五官之長者,謂於 殷 時為五行官長?!?br />《孔子家語·五帝》:“康子 曰:‘吾聞 勾芒 為木正, 祝融 為火正, 蓐收 為金正, 玄冥 為水正, 后土 為土正。此五行之主而不亂,稱曰帝者,何也?’ 孔子 曰:‘凡五正者,五行之官名?!?/span>
⒊ ?即五政。謂神化、官治、教治、因治、事治。
引《鹖冠子·度萬》:“天地陰陽取稽於身,故布五正以司五明…… 龐子 曰:‘敢問五正?!?鶡冠子 曰:‘有神化,有官治,有教治,有因治,有事治?!?/span>
⒋ ?泛指各項政治措施。
引《管子·禁藏》:“發(fā)五正,教薄罪,出拘民,解仇讎,所以建時功,施生谷也?!?br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張佩綸 曰:“正,政通。”
五正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正 | zhèng zhēng | 止 | 5畫 | 基本字義 正 zhèng(ㄓㄥˋ) ⒈ ?不偏斜,與“歪”相對:正午。正中( zhōng )。正襟危坐。 ⒉ ?合于法則的:正當(dāng)( dāng )。正派。正楷。正規(guī)。正大光明。正言厲色。撥亂反正。 ⒊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確。正義。正氣。 ⒋ ?恰好:正好。正中( zhōng )下懷。 ⒌ ?表示動作在進(jìn)行中:他正在開會。 ⒍ ?兩者相對,好的、強(qiáng)的或主要的一方,與“反”相對,與“副”相對:正面。正本。 ⒎ ?純,不雜:正色。正宗。正統(tǒng)。純正。 ⒏ ?改去偏 |
五 | wǔ | 二 | 4畫 | 基本字義 五 wǔ(ㄨˇ) ⒈ ?數(shù)名,四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國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權(quán)的時期)。五帝(中國傳說中的五個帝王,通常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嶺(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五岳(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 |
五正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五正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