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
- 拼音wǔ bù
- 注音ㄨˇ ㄅㄨˋ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五部[ wǔ bù ]
⒈ ?謂金、木、水、火、土五行。指古代高句驪國·消奴、絕奴、順奴、灌奴、桂婁五個部族。見《后漢書·東夷傳·高句驪》。亦泛指高句驪國。中醫(yī)指額、頦、鼻、左腮、右腮。指鼓吹五部。按,唐制,職事四品以上,應給鹵簿。五部為用于官員出行之鹵簿,即儀仗隊。
引證解釋
⒈ ?謂金、木、水、火、土五行。
引《史記·歷書》:“蓋聞昔者 黃帝 合而不死,名察度驗,定清濁,起五部,建氣物分數(shù)。”
裴骃 集解引 應劭 曰:“五部,金、木、水、火、土也?!?br />《隋書·律歷志中》:“洎乎 炎帝 分八節(jié), 軒轅 建五部。”
⒉ ?指古代 高句驪國 消奴、絕奴、順奴、灌奴、桂婁 五個部族。見《后漢書·東夷傳·高句驪》。亦泛指 高句驪國。
引唐 楊炯 《右將軍魏哲神道碑》:“威振六官,風揚五部?!?/span>
⒊ ?中醫(yī)指額、頦、鼻、左腮、右腮。
引《醫(yī)宗金鑒·幼科雜病心法要訣·四診總括》:“欲識小兒百病原,先從面部色詳觀,五部五色應五臟,誠中形外理昭然。”
注:“五部者,額屬心,頦屬腎,鼻屬脾,左腮屬肝,右腮屬肺也。”
五部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五 | wǔ | 二 | 4畫 | 基本字義 五 wǔ(ㄨˇ) ⒈ ?數(shù)名,四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國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權的時期)。五帝(中國傳說中的五個帝王,通常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嶺(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五岳(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 |
部 | bù | 阝 | 10畫 | 基本字義 部 bù(ㄅㄨˋ) ⒈ ?全體中的一份:部分(“分”讀輕聲)。外部。腹部。局部。全部。部件。部位(位置)。 ⒉ ?機關企業(yè)按業(yè)務范圍分設的單位:外交部。編輯部。部隊(軍隊)。 ⒊ ?具有統(tǒng)屬關系:所部五十人。部下。部將。部屬。部首。部落( luò )。 ⒋ ?安置安排:部署。 ⒌ ?量詞:一部小說。三部汽車。 異體字 郶 漢英互譯 part、board、ministry、office 造字法 形聲:右形左聲 English part, division, section |
五部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五部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