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雉
- 拼音bǎi zhì
- 注音ㄅㄞˇ ㄓˋ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百雉[ bǎi zhì ]
⒈ ?指城墻的長度達三百丈。是春秋時國君的特權(quán)。雉,古代計算城墻面積的單位。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
⒉ ?指宮城圍墻長三百丈。
⒊ ?借指城墻。
引證解釋
⒈ ?指城墻的長度達三百丈。是 春秋 時國君的特權(quán)。雉,古代計算城墻面積的單位。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
引《禮記·坊記》:“都城不過百雉。”
鄭玄 注:“雉,度名也,高一丈,長三丈?!?br />《左傳·隱公元年》:“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br />杜預(yù) 注:“一雉之墻,長三丈,高一丈?!?br />《史記·孔子世家》:“臣無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
⒉ ?指宮城圍墻長三百丈。
引唐太宗 《帝京篇》之一:“綺殿千尋起,離宮百雉餘?!?/span>
⒊ ?借指城墻。
引晉 葛洪 《抱樸子·君道》:“云梯乘於百雉之上,皓刃交於象魏之下?!?br />唐 劉禹錫 《機汲記》:“予謫居之明年,主人授館於百雉之內(nèi)?!?br />唐 韓翃 《寄贈虢州張參軍》詩:“百雉歸云過,千峯宿雨收。”
明 高攀龍 《王侯祠兩廡記》:“當寇之熾也,百雉而外,白骨矣?!?br />清 陳夢雷 《泉郡夜半聞警》詩:“細柳 軍威肅, 金墉 百雉牢?!?/span>
國語辭典
百雉[ bǎi zhì ]
⒈ ?古時用以計量城墻大小的單位。
引《左傳·隱公元年》:「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晉·杜預(yù)·注:「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墻,長三丈,高一丈,侯伯之城,方五里,徑三百雉。故其大都不得過百雉。」
百雉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雉 | zhì | 隹 | 13畫 | 基本字義 雉 zhì(ㄓˋ) ⒈ ?鳥,雄的羽毛很美,尾長;雌的淡黃褐色,尾較短。善走,不能久飛。肉可食,羽毛可做裝飾品。通稱“野雞”。 ⒉ ?古代計算城墻面積的單位,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 ⒊ ?城墻:雉堞。 異體字 兕 垁 埃 搱 鴙 鶨 漢英互譯 pheasant English pheasant; crenellated wall |
百 | bǎi | 白 | 6畫 | 基本字義 百 bǎi(ㄅㄞˇ) ⒈ ?數(shù)名,十個十(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佰”代):百步穿楊。百兒八十。百分比。 ⒉ ?喻很多:百草。百貨。百姓(人民)。百般。百煉成鋼。百無聊賴。百廢俱興( xīng )。 異體字 佰 漢英互譯 hundred、all kind of 造字法 會意:從一、從白 English one hundred; numerous, many |
百雉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百雉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