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有
- 拼音jiǔ yǒu
- 注音ㄐ一ㄡˇ 一ㄡˇ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九有[ jiǔ yǒu ]
⒈ ?九州。佛教語。指眾生輪回之三界九地。
引證解釋
⒈ ?九州。參見“九州”。
引《詩·商頌·玄鳥》:“方命厥后,奄有九有?!?br />毛 傳:“九有,九州也。”
《三國志·蜀志·郤正傳》:“今三方鼎跱,九有未乂,悠悠四海,嬰丁禍敗?!?br />前蜀 貫休 《行路難》詩:“九有茫茫共 堯 日,浪死虛生亦非一。”
清 黃遵憲 《感事》詩之二:“茫茫九有古 禹 域,南北東西盡戎狄?!?/span>
⒉ ?佛教語。指眾生輪回之三界九地。
引唐 王勃 《釋迦佛賦》:“恩霑九有,行洽三無?!?br />明 陳士元 《象教皮編·名教》:“九有者,四禪、四定為八地,合欲界一地為九有也,因果不忘,故名為有?!?/span>
國語辭典
九有[ jiǔ yǒu ]
⒈ ?九州。借指全中國。
引《詩經(jīng)·商頌·玄鳥》:「方命厥后,奄有九有?!?br />《文選·陸機(jī)·吊魏武帝文》:「濟(jì)元功于九有,固舉世之所推?!?/span>
⒉ ?佛教指輪回眾生所處的九種境界。
引唐·王勃〈釋迦佛賦〉:「恩霑九有,行洽三無。」
九有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有 | yǒu yòu | 月 | 6畫 | 基本字義 有 yǒu(一ㄡˇ) ⒈ ?存在:有關(guān)。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備無患。有目共睹。 ⒉ ?表示所屬:他有一本書。 ⒊ ?表示發(fā)生、出現(xiàn):有病。情況有變化。 ⒋ ?表示估量或比較:水有一丈多深。 ⒌ ?表示大、多:有學(xué)問。 ⒍ ?用在某些動(dòng)詞前面表示客氣:有勞。有請。 ⒎ ?無定指,與“某”相近:有一天。 ⒏ ?詞綴,用在某些朝代名稱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 其他字義 有 yòu(一ㄡˋ) ⒈ ?古同“又”,表示整數(shù)之外再加零數(shù)。 異 |
九 | jiǔ | 丿 | 2畫 | 基本字義 九 jiǔ(ㄐ一ㄡˇ) ⒈ ?數(shù)目,八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玖”代):九歸。 ⒉ ?泛指多次或多數(shù):九死一生。九霄云外。 異體字 玖 漢英互譯 nine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nine |
九有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九有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