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語
- 拼音tǐ yǔ
- 注音ㄊ一ˇ ㄩˇ
- 繁體體語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體語[ tǐ yǔ ]
⒈ ?指魏晉南北朝時的一種反切隱語。即以兩個字先正切,再倒切,成為另外兩個字。又稱反語。如晉孝武帝作清暑殿,有識者以為“清暑”的反語為“楚聲”,因為清暑切為楚,暑清切為聲。見《晉書·孝武帝紀》。
引證解釋
⒈ ?指 魏 晉 南北朝 時的一種反切隱語。即以兩個字先正切,再倒切,成為另外兩個字。又稱反語。如 晉 孝武帝 作 清暑殿,有識者以為“清暑”的反語為“楚聲”,因為清暑切為楚,暑清切為聲。見《晉書·孝武帝紀》。參見“反2語”。
引《北齊書·徐之才傳》:“尤好劇談體語,公私言聚,多相嘲戲?!?br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聲韻》:“周顒 好為體語,因此切字皆有紐,紐有平上去入之異?!?/span>
國語辭典
體語[ tǐ yǔ ]
⒈ ?即用反切法表達的隱語。如筆謂「不律」,東謂「德紅」之類。
引《北齊書·卷三三·徐之才傳》:「之才聰辯強識,有兼人之敏,尤好劇談體語,公私言聚,多相嘲戲?!?/span>
體語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語 | yǔ yù | 讠 | 9畫 | 基本字義 語(語) yǔ(ㄩˇ) ⒈ ?話:語言。漢語。英語。語錄。語匯。語重心長。 ⒉ ?指“諺語”或“古語”:語云:“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⒊ ?代替語言的動作:手語。旗語。 ⒋ ?說:細語。低語。 其他字義 語(語) yù(ㄩˋ) ⒈ ?告訴:不以語人。 異體字 語 漢英互譯 Punjabi 造字法 形聲:從讠、吾聲 English language, words; saying, expression |
體 | tǐ tī | 亻 | 7畫 | 基本字義 體(體) tǐ(ㄊ一ˇ) ⒈ ?人、動物的全身:身體。體重。體溫。體質(zhì)。體征(醫(yī)生在檢查病人時所發(fā)現(xiàn)的異常變化)。體能。體貌。體魄(體格和精力)。體育。體無完膚。 ⒉ ?身體的一部分:四體。五體投地。 ⒊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體。主體。群體。 ⒋ ?物質(zhì)存在的狀態(tài)或形狀:固體。液體。體積。 ⒌ ?文章或書法的樣式、風(fēng)格:體裁(文學(xué)作品的表現(xiàn)形式,可分為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體(文章的體裁,如“騷體”、 |
體語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體語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