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
- 拼音bā gōng
- 注音ㄅㄚ ㄍㄨㄥ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八公[ bā gōng ]
⒈ ?漢·淮南王·劉安門客,有蘇非、李尚、左吳、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晉昌八人,稱“八公”。他們奉劉安之招,和諸儒大山、小山相與論說,著《淮南子》。見漢·高誘《〈淮南子注〉序》。晉武帝時(shí),以司馬孚、鄭沖、王祥、司馬望、何曾、荀?、石苞、陳騫為八公。見《晉書·職官志序》。北魏·明元帝時(shí)置八大人官,世號(hào)“八公”。
引證解釋
⒈ ?漢 淮南王 劉安 門客,有 蘇非、李尚、左吳、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晉昌 八人,稱“八公”。他們奉 劉安 之招,和諸儒 大山、小山 相與論說,著《淮南子》。見 漢 高誘 《〈淮南子注〉序》。 《史記·淮南王傳》“陰結(jié)賓客” 司馬貞 索隱引《淮南要略》, 田由 作 陳由,毛被 作 毛周。魏、晉 以來,《神仙傳》、《錄異記》等道家著作以 劉安 好方技,遂附會(huì)八公為神仙。
引唐 王維 《贈(zèng)焦道士》詩(shī):“海上游三島, 淮南 預(yù)八公?!?br />唐 王維 《贈(zèng)焦道士》詩(shī):“海上游三島, 淮南 預(yù)八公。”
⒉ ?晉武帝 時(shí),以 司馬孚、鄭沖、王祥、司馬望、何曾、荀顗、石苞、陳騫 為八公。見《晉書·職官志序》。
⒊ ?北魏 明元帝 時(shí)置八大人官,世號(hào)“八公”。
引《魏書·官氏志》:“神瑞 元年春,置八大人官,大人下置三屬官,總理萬機(jī),故世號(hào)八公云?!?/span>
國(guó)語辭典
八公[ bā gōng ]
⒈ ?漢淮南王劉安博雅好古,招募天下俊才,有左吳、李尚、蘇飛、田由、毛披、雷被、晉昌、伍被八人慕德而往,世稱為「八公」。他們?cè)椭T儒大山、小山之徒相與論說,著《淮南子》。見漢·高誘〈淮南子序〉。
⒉ ?晉武帝時(shí),以安平王孚為太宰,鄭沖為太傅,王祥為太保,司馬望為太尉,何曾為司徒,荀?為司空,石苞為大司馬,陳騫為大將軍,合稱為「八公」。見《晉書·卷二四·職官志》。
八公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公 | gōng | 八 | 4畫 | 基本字義 公 gōng(ㄍㄨㄥ) ⒈ ?正直無私,為大家利益:公正。公心。大公無私。 ⒉ ?共同的,大家承認(rèn)的: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⒊ ?國(guó)家,社會(huì),大眾:公共。公安(社會(huì)整體的治安)。公眾。公民。公論(公眾的評(píng)論)。 ⒋ ?讓大家知道:公開。公報(bào)。公然。 ⒌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公(中國(guó)周代指“太師”、“太傅”、“太?!?;西漢指“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公子。公主。 ⒍ ?敬辭,尊稱男子:海公。包公。諸公 |
八 | bā | 八 | 2畫 | 基本字義 八 b?。è浓冢?⒈ ?數(shù)名,七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捌”代):八面玲瓏。八卦(《周易》中的八種基本圖形)。 異體字 捌 丷 漢英互譯 eight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eight; all around, all sides |
八公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八公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