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
- 拼音dà tōng
- 注音ㄉㄚˋ ㄊㄨㄥ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大通[ dà tōng ]
⒈ ?猶大道。
⒉ ?通于大道。謂順應(yīng)自然。
⒊ ?謂寬宏豁達(dá)。
⒋ ?謂大亨通,吉利。
引證解釋
⒈ ?猶大道。
引《莊子·大宗師》:“顏回 曰:‘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br />成玄英 疏:“大通,猶大道也。道能通生萬物,故謂道為大通也。”
三國(guó) 魏 嵇康 《答釋難宅無吉兇攝生論》:“故古人仰準(zhǔn)陰陽,俯協(xié)剛?cè)?,中識(shí)理性,使三才相善,同會(huì)於大通,所以窮理而盡物宜也。”
⒉ ?通于大道。謂順應(yīng)自然。
引《淮南子·詮言訓(xùn)》:“圣人無屈奇之服,無瑰異之行,服不視,行不觀,言不議,通而不華,窮而不懾,榮而不顯,隱而不窮,異而不見怪,容而與眾同。無以名之,此之謂之通。”
⒊ ?謂寬宏豁達(dá)。
引晉 陳壽 《表上諸葛氏集目錄》:“伏惟陛下邁蹤古圣,蕩然無忌,故雖敵國(guó)誹謗之言,咸肆其辭而無所革諱,所以明大通之道也?!?/span>
⒋ ?謂大亨通,吉利。
引《清平山堂話本·合同文字記》:“今年是大通之年,我有心待交他將著 劉二 兩口兒骨殖還鄉(xiāng),認(rèn)他伯父。”
國(guó)語辭典
大通[ dà tōng ]
⒈ ?通答事物之理。
引《三國(guó)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伏惟陛下邁蹤古圣,蕩然無忌,故雖敵國(guó)誹謗之言,咸肆其辭而無所革諱,所以明大通之道也?!?/span>
⒉ ?南朝梁武帝的年號(hào)(西元527~529)?。
英語Datong district of Huainan city 淮南市[Huai2 nan2 shi4], Anhui, Datong Hui and Tu autonomous county in Xining 西寧|西寧[Xi1 ning2], Qinghai
大通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通 | tōng | 辶 | 10畫 | 基本字義 通 tōng(ㄊㄨㄥ) ⒈ ?沒有阻礙,可以穿過,能夠達(dá)到:通風(fēng)。通天。通氣。通宵。通行。通過。通衢。貫通。四通八達(dá)。曲徑通幽。 ⒉ ?懂得,徹底明了:通曉。通徹。通今博古。通情達(dá)理。 ⒊ ?傳達(dá):通令。通訊。通報(bào)。通告。通知。通緝。通諜。 ⒋ ?往來交接:通敵。通商。通郵。通融。通假( jiǎ )(漢字的通用和假借)。串通。溝通。 ⒌ ?普遍、全:通才(指知識(shí)廣博,具有多種才能的人)。通論。通體。通身。通讀。通常。通 |
大 | dà dài tài | 大 | 3畫 | 基本字義 大 dà(ㄉㄚˋ) ⒈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shù)量、強(qiáng)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duì)象,與“小”相對(duì):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⒉ ?指大小的對(duì)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gè)大。 ⒊ ?規(guī)模廣,程度深,性質(zhì)重要:大局。大眾。 ⒋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shù)少:不大高興。 ⒌ ?年長(zhǎng),排行第一:老大。 ⒍ ?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 ⒎ ?時(shí)間更遠(yuǎn):大前年。 ⒏ ?〔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 |
大通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大通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