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晉
- 拼音sān jìn
- 注音ㄙㄢ ㄐ一ㄣˋ
- 繁體三晉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三晉[ sān jìn ]
⒈ ?戰(zhàn)國時趙、韓、魏三國的合稱。趙氏、韓氏、魏氏原為晉國大夫,戰(zhàn)國初,分晉各立為國,故稱。其地約當今之山西省及河南省中部、北部,河北省南部、中部。后“三晉”又為山西省別稱。
引證解釋
⒈ ?戰(zhàn)國 時 趙、韓、魏 三國的合稱。 趙氏、韓氏、魏氏 原為 晉國 大夫, 戰(zhàn)國 初,分 晉 各立為國,故稱。其地約當今之 山西省 及 河南省 中部、北部, 河北省 南部、中部。后“三晉”又為 山西省 別稱。
引《戰(zhàn)國策·趙策一》:“三 晉 合而 秦 弱,三 晉 離而 秦 強,此天下之所明也?!?br />《史記·燕召公世家》:“孝公 十二年, 韓、趙、魏 滅 智伯,分其地。 三晉 強。”
唐 崔曙 《九日登望仙臺呈劉明府》詩:“三晉 云山皆北向,二陵風雨自東來?!?br />明 于謙 《暑月將自太行巡汴》詩:“三晉 衝寒到, 中州 冒暑回?!?br />陳去病 《自陽高縣抵大同》詩:“云軿飛處射晴光, 三晉 云山接大荒。”
國語辭典
三晉[ sān jìn ]
⒈ ?春秋末年,韓、趙、魏三卿分晉,至戰(zhàn)國周威烈王正式命韓、趙、魏為諸侯,稱為「三晉」。
引《戰(zhàn)國策·燕策三》:「請西約三晉,南連齊楚,北講於單于。然后乃可圖也。」
《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其后秦日出兵山東以伐齊、楚、三晉,稍蠶食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禍之至?!?/span>
三晉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三 | sān | 一 | 3畫 | 基本字義 三 sān(ㄙㄢ) ⒈ ?數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叁”代):三維空間。三部曲。三國(中國朝代名)。 ⒉ ?表示多次或多數:三思而行。三緘其口。 異體字 叁 參 弎 漢英互譯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
晉 | jìn | 日 | 10畫 | 基本字義 晉 jìn(ㄐ一ㄣˋ) ⒈ ?進:晉級。晉升。晉謁(進見)。 ⒉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 ⒊ ?中國山西省的別稱:晉劇。 ⒋ ?中國朝代名:西晉。東晉。 異體字 晉 ? ? 漢英互譯 advance、enter、promote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advance, increase; promote |
三晉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三晉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