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理
- 拼音gān lǐ
- 注音ㄍㄢ ㄌ一ˇ
- 繁體幹理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干理[ gàn lǐ ]
⒈ ?治理;料理。
⒉ ?謂干練有理事之才。
引證解釋
⒈ ?治理;料理。
引《三國志·蜀志·張裔傳》:“汝南 許文休 入 蜀,謂 裔 干理敏捷,是中夏 鐘元常 之倫也?!?br />《陳書·謝岐傳》:“時軍旅屢興,糧儲多闕, 岐 所在干理,深被知遇?!?br />明 張居正 《召見紀事》:“至于國家事務,臣當盡忠干理。”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錦瑟》:“君干理家事畢,妾當自至?!?/span>
⒉ ?謂干練有理事之才。
引《三國志·魏志·和洽等傳評》:“和洽 清和干理, 常林 素業(yè)純固?!?br />《陳書·沉君理傳》:“君理 招集士卒,脩治器械,民下悅附,深以干理見稱?!?br />《舊唐書·杜正倫傳》:“正倫 出入兩宮,參典機密,甚以干理稱。”
干理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理 | lǐ | 王 | 11畫 | 基本字義 理 lǐ(ㄌ一ˇ) ⒈ ?物質本身的紋路、層次,客觀事物本身的次序:心理。肌理。條理。事理。 ⒉ ?事物的規(guī)律,是非得失的標準,根據:理由。理性。理智。理論。理喻。理解。理想。道理。理直氣壯。 ⒊ ?自然科學,有時特指“物理學”:理科,數理化。理療。 ⒋ ?按事物本身的規(guī)律或依據一定的標準對事物進行加工、處置:理財。理事。管理。自理。修理。總理。 ⒌ ?對別人的言行作出反應:理睬。答理。 ⒍ ?古代指獄官、法官。 |
干 | gān gàn | 干 | 3畫 | 基本字義 干(乾) gān(ㄍㄢ) ⒈ ?觸犯,冒犯,沖犯:干擾。干涉。干預(亦作“干與”)。森然干霄。 ⒉ ?追求,求取,舊指追求職位俸祿:干祿。干仕。 ⒊ ?關連,涉及:干系。互不相干。 ⒋ ?盾,古代抵御刀槍的兵器:大動干戈。 ⒌ ?古代用以記年、記月、記日、記時(亦作編排次序)的十個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干。干支。 ⒍ ?涯岸,水邊:“河之干兮”。 ⒎ ?個數:若干。 ⒏ ?沒有水分或水分少:干燥。干旱。干枯。干柴 |
干理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干理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