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韻
- 拼音tōng yùn
- 注音ㄊㄨㄥ ㄩㄣˋ
- 繁體通韻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通韻[ tōng yùn ]
⒈ ?見“通韻”。
引證解釋
⒈ ?亦作“通韻”。
⒉ ?謂音樂聲韻通和。
引《文選·袁宏<三國(guó)名臣序贊>》:“亹亹通韻,跡不蹔停。”
呂向 注:“言善謀所進(jìn),如音樂聲韻通和?!?/span>
⒊ ?指兩個(gè)或兩個(gè)以上的韻部可以相通,或其中一部分相通。作詩時(shí)可以互押。如“平水韻”中“東”、“冬”可以相通,“支”、“微”亦可相通等。古體詩通韻較為寬廣,近體詩則受嚴(yán)格的限制。見“通韻”。
引章炳麟 《訄書·述圖》:“文辯反覆而無徵驗(yàn),樂府通韻而違今古?!?br />自注:“既非今韻,又非古音, 吳棫 毛奇齡 以來,其流緐矣?!?/span>
國(guó)語辭典
通韻[ tōng yùn ]
⒈ ?互相通用的韻。作古詩時(shí)常用,如東、冬、江相通,支、微、齊、佳相通。
通韻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韻 | yùn | 音 | 13畫 | 基本字義 韻 yùn(ㄩㄣˋ) ⒈ ?漢語字音中的元音或元音加收尾音,即聲母以外的部分,或聲母和介音以外的部分,稱“韻母”。如t幔睿緄腦夏甘恰搬ng”,hu幔睿緄腦夏甘恰埃踽ng”:韻文(有韻律節(jié)奏的文學(xué)體裁,亦指用這種體裁寫成的文章,包括詩、詞、歌、賦等。區(qū)別于“散文”)。押韻。韻腹(韻母中主要元音)。韻腳(韻文句末押韻的字)。韻律(詩詞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韻的規(guī)則)。 ⒉ ?和諧而有節(jié)奏的:韻白。琴韻悠揚(yáng)。 ⒊ ? |
通 | tōng | 辶 | 10畫 | 基本字義 通 tōng(ㄊㄨㄥ) ⒈ ?沒有阻礙,可以穿過,能夠達(dá)到:通風(fēng)。通天。通氣。通宵。通行。通過。通衢。貫通。四通八達(dá)。曲徑通幽。 ⒉ ?懂得,徹底明了:通曉。通徹。通今博古。通情達(dá)理。 ⒊ ?傳達(dá):通令。通訊。通報(bào)。通告。通知。通緝。通諜。 ⒋ ?往來交接:通敵。通商。通郵。通融。通假( jiǎ )(漢字的通用和假借)。串通。溝通。 ⒌ ?普遍、全:通才(指知識(shí)廣博,具有多種才能的人)。通論。通體。通身。通讀。通常。通 |
通韻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通韻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