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子
- 拼音sì zǐ
- 注音ㄙˋ ㄗˇ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嗣子[ sì zǐ ]
⒈ ?帝王或諸侯的承嗣子(多為嫡長子)。
⒉ ?舊時(shí)稱嫡長子。
⒊ ?舊時(shí)無子者以近支兄弟或他人之子為后嗣,亦稱“嗣子”。參閱《清會(huì)典事例·戶口·旗人撫養(yǎng)嗣子》。
引證解釋
⒈ ?帝王或諸侯的承嗣子(多為嫡長子)。
引《左傳·哀公二十年》:“趙孟 曰:‘ 黃池 之役,先主與 吳王 有質(zhì),曰:“好惡同之?!?br />今 越 圍 吳,嗣子不廢舊業(yè)而敵之?!?杜預(yù) 注:“嗣子, 襄子 自謂?!?br />《史記·五帝本紀(jì)》:“堯 曰:‘誰可順此事?’ 放齊 曰:‘嗣子 丹朱 開明。’ 堯 曰:‘吁!頑兇,不用?!?br />《漢書·高后紀(jì)》:“今欲差次列侯功以定朝位,臧于高廟,世世勿絶,嗣子各襲其功位。”
清 侯方域 《云起樓記》:“昭烈 謂 諸葛亮 曰:‘嗣子如不可輔,君自取之。’”
⒉ ?舊時(shí)稱嫡長子。
引唐 韓愈 《唐故檢校尚書左仆射右龍武軍統(tǒng)軍劉公墓志銘》:“子四人:嗣子光祿主簿 縱,學(xué)於 樊宗師,士大夫多稱之;長子 元一 ……次子 景陽、景長,皆舉進(jìn)士?!?br />清 王應(yīng)奎 《柳南隨筆·嗣子》:“又﹝ 昌黎 ﹞《節(jié)度使李公墓誌銘》云:公有四子,長曰 元孫,次曰 元質(zhì),曰 元立,曰 元本。元立、元本 皆 崔氏 出?!岬萌?,嗣子 元立 與其昆弟四人請銘於 韓氏?!?昌黎 所謂嗣子,與《漢書》正同,皆所謂嫡長子也。蓋庶出之子,雖年長于嫡出,而不得為嗣子?!?/span>
⒊ ?舊時(shí)無子者以近支兄弟或他人之子為后嗣,亦稱“嗣子”。參閱《清會(huì)典事例·戶口·旗人撫養(yǎng)嗣子》。
國語辭典
嗣子[ sì zǐ ]
⒈ ?承繼王位的嫡長子。
引《漢書·卷三·高后紀(jì)》:「世世勿絕,嗣子各襲其功位?!?br />《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span>
⒉ ?以他人之子承繼為自己的兒子。
英語heir, adopted son
德語Erbe (S)?
嗣子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子 | zǐ | 子 | 3畫 | 基本字義 子 zǐ(ㄗˇ) ⒈ ?古代指兒女,現(xiàn)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 ⒉ ?植物的果實(shí)、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shí)。 ⒊ ?動(dòng)物的卵:魚子。蠶子。 ⒋ ?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 ⒌ ?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 dàn )。棋子兒。 ⒍ ?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 ⒎ ?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 ⒏ ?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 |
嗣 | sì | 口 | 13畫 | 基本字義 嗣 sì(ㄙˋ) ⒈ ?接續(xù),繼承:嗣后(以后)。嗣歲(來年)。嗣響(繼承前人之業(yè),如回聲之相應(yīng))。嗣徽(繼承先人的美德、聲譽(yù))。 ⒉ ?子孫:后嗣。嗣子。 異體字 司 孠 漢英互譯 heir、succeed 造字法 形聲:從冊、從口、司聲 English to connect, inherit; descendants, heirs |
嗣子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嗣子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