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蘆
- 拼音pú lú
- 注音ㄆㄨˊ ㄌㄨˊ
- 繁體蒲蘆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蒲蘆[ pú lú ]
⒈ ?蒲草和蘆葦。
⒉ ?蒲且。
⒊ ?蚌蛤之屬。
引證解釋
⒈ ?蒲草和蘆葦。
引元 楊載 《雷江阻風(fēng)寄池陽通守周南翁》詩:“繫舟江岸隱蒲蘆,坐聽篙師制疾徐?!?br />《紅樓夢》第五十回:“李紈 又道:一池青草草何名? 湘云 又忙道:這一定是‘蒲蘆’也?!?/span>
⒉ ?蒲且。
引《文選·張華<勵志詩>》:“蒲蘆 縈繳,神感飛禽?!?br />呂向 注:“蒲蘆,即 蒲且 也?!?/span>
⒊ ?蚌蛤之屬。
引《大戴禮記·夏小正》:“玄雉入于 淮 為蜃。蜃者,蒲盧也。”
國語辭典
蒲蘆[ pú lú ]
⒈ ?壺蘆的別名。參見「壺蘆」條。
蒲蘆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蒲 | pú | 艸 | 13畫 | 基本字義 蒲 pú(ㄆㄨˊ) ⒈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兩米。根莖長在泥里,可食。葉長而尖,可編席、制扇,夏天開黃色花(亦稱“香蒲”):蒲黃(蒲的花粉)。蒲棒。蒲草。蒲絨。蒲扇。 ⒉ ?指“菖蒲”:蒲節(jié)。蒲月(指農(nóng)歷五月)。 ⒊ ?庵,用草蓋的圓形屋。 ⒋ ?古同“匍”,匍伏。 ⒌ ?姓。 造字法 形聲:從艸、浦聲 English type of rush; vine |
蘆 | lú | 艸 | 7畫 | 基本字義 蘆 lú(ㄌㄨˊ) ⒈ ?〔蘆葦〕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邊,莖中空,莖可編席,亦可造紙。簡稱“蘆”,如“蘆花”、“蘆根”、“蘆笛”、“蘆席”、“蘆蕩”;亦簡稱“葦”,如“蘆叢”、“蘆塘”、“蘆箔”、“蘆蕩”。 ⒉ ?姓。 異體字 蘆 造字法 形聲 English rushes, reeds |
蒲蘆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蒲蘆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