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弦
- 拼音míng xián
- 注音ㄇ一ㄥˊ ㄒ一ㄢˊ
- 繁體鳴弦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鳴弦[ míng xián ]
⒈ ?亦作“鳴弦”。
⒉ ?《論語·陽貨》:“子在武城,聞弦歌之聲。”原謂子游以禮樂為教,故邑人皆弦歌。后以“鳴弦”泛指官吏治政有道,百姓生活安樂。
⒊ ?撥動琴弦,使之作響。
⒋ ?指琴瑟琵琶等弦樂器。
⒌ ?指弓弦。
引證解釋
⒈ ?亦作“鳴絃”。
引1.《論語·陽貨》:“子在 武城,聞弦歌之聲?!?br />原謂 子游 以禮樂為教,故邑人皆弦歌。后以“鳴弦”泛指官吏治政有道,百姓生活安樂。 《后漢書·循吏傳贊》:“一夫得情,千室鳴弦。”
李賢 注:“一夫謂守長也。千室謂黎庶。言上得化下之情,則其下鳴弦而安樂也。”
宋 曾鞏 《送韓玉汝使兩浙》詩:“使傳東馳下九天,此邦曾屈試鳴弦?!?/span>
⒉ ?撥動琴弦,使之作響。
引三國 魏 曹丕 《燕歌行》之一:“援琴鳴弦發(fā)清音,短歌微吟不能長。”
⒊ ?指琴瑟琵琶等弦樂器。
引晉 陶潛 《閑情賦》:“仰睇天路,俯促鳴絃。”
南朝 梁簡文帝 《戲贈麗人》詩:“但歌聊一曲,鳴弦未息張?!?br />唐 楊炯 《和鄭校仇內(nèi)省眺矚思鄉(xiāng)懷友》:“頽風(fēng)暌酌羽,流水曠鳴絃。”
清 褚人穫 《堅瓠秘集·李近樓琵琶》:“《耳譚》載京師瞽者 李近樓,籍錦衣千戶,善琵琶,能左右手。彈新聲古曲,無不絶妙,平生羈愁哀怨,及人己胸中事,皆於鳴弦鐵撥發(fā)之,令人髮上指,淚交下?!?/span>
⒋ ?指弓弦。
引唐 李白 《秋獵孟諸夜歸》詩:“駿發(fā)跨名駒,雕弓控鳴弦?!?/span>
鳴弦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弦 | xián | 弓 | 8畫 | 基本字義 弦 xián(ㄒ一ㄢˊ) ⒈ ?系在弓背兩端的、能發(fā)箭的繩狀物:弓弦。弦韋(“弦”指弓弦,“韋”是獸皮,弦緊皮軟,喻性子急緩不同。古人佩弦來警戒自己的性緩,佩韋以警戒自己的性急;后遂用“弦韋”喻朋友的規(guī)勸)。弦月(農(nóng)歷每月初七、八或二十二、三,月亮半圓,形似弓弦,故名)。上弦(農(nóng)歷每月初七或初八的月相)。下弦(農(nóng)歷每月二十二或二十三的月相)。應(yīng)弦而倒。 ⒉ ?樂器上發(fā)聲的線:琴弦。弦子(a.指琴弦;b. |
鳴 | míng | 鳥 | 8畫 | 基本字義 鳴(鳴) míng(ㄇ一ㄥˊ) ⒈ ?鳥獸或昆蟲叫:鳴囀。鳴唱。鳴叫。鳴禽。鳥鳴。 ⒉ ?發(fā)出聲音,使發(fā)出聲音:鳴響。鳴奏。孤掌難鳴。 ⒊ ?聲明,發(fā)表意見、情感:鳴謝。鳴冤。百家爭鳴。 ⒋ ?聞名,著稱:“以文鳴江東”。 異體字 鳴 漢英互譯 ding、ring、sing、toll English cry of bird or animal; make sound |
鳴弦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鳴弦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