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理
- 拼音bù lǐ
- 注音ㄅㄨˋ ㄌ一ˇ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不理[ bù lǐ ]
⒈ ?置于不顧,不理睬。
例別不理他,要幫助他。
英do not bother about; ignore;
⒉ ?不理會,不在乎,不當一回事。
例我才不理這些閑話呢。
英pay no attention to;
引證解釋
⒈ ?猶言不利,不順。
引《孟子·盡心下》:“稽 大不理於口?!?br />趙岐 注:“為眾口所訕。理,賴也?!?br />焦循 正義:“不理於口,猶云不利於人口也?!?br />楊伯峻 譯注:“‘理’字亦可訓(xùn)‘順’,則‘不理於口’猶言‘不順於人口’?!?/span>
⒉ ?謂不治理公務(wù)。
引《后漢書·胡廣傳》:“故京師諺曰:‘萬事不理問 伯始。’”
《南史·謝朏傳》:“朏 居郡,每不理,常務(wù)聚歛,眾頗譏之,亦不屑也。”
⒊ ?理不清。
引漢 張衡 《思玄賦》:“私湛憂而深懷兮,思繽紛而不理?!?br />晉 陸機 《文賦》:“方天機之駿利,夫何紛而不理?”
⒋ ?不理睬。
引元 無名氏 《抱妝盒》第四折:“寡人若究起前事,又怕傷損我先帝盛德,如今姑置不理?!?br />《紅樓夢》第二八回:“寶玉 見他不理,只得陪笑?!?br />茅盾 《子夜》十二:“徐曼麗 那邊,你得拉緊些,好叫 老趙 一直疑心她,一直不理她。”
國語辭典
不理[ bù lǐ ]
⒈ ?不理會。
引《紅樓夢·第六〇回》:「那些小丫頭子們原是些頑意兒,喜歡呢,和他說說笑笑,不喜歡便可以不理他。」
《文明小史·第一六回》:「姚老夫子此時祗因三個高徒、一個兒子,都是未曾授室之人,只好裝作不聽見,不理他們?!?/span>
近不睬
⒉ ?不懂、無法理解。
引《后漢書·卷四四·胡廣傳》:「萬事不理問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span>
⒊ ?不利。
引《孟子·盡心下》:「貉稽曰:『稽大不理于口?!幻献釉唬骸簾o傷也,士憎茲多口?!弧?/span>
⒋ ?不處理。
例如:「不理正務(wù)。」
英語to refuse to acknowledge, to pay no attention to, to take no notice of, to ignore
德語ignorieren (V)?
法語refuser de reconna?tre, ne pas faire attention à, ne pas s'occuper de, ne pas prendre en considération
不理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理 | lǐ | 王 | 11畫 | 基本字義 理 lǐ(ㄌ一ˇ) ⒈ ?物質(zhì)本身的紋路、層次,客觀事物本身的次序:心理。肌理。條理。事理。 ⒉ ?事物的規(guī)律,是非得失的標準,根據(jù):理由。理性。理智。理論。理喻。理解。理想。道理。理直氣壯。 ⒊ ?自然科學(xué),有時特指“物理學(xué)”:理科,數(shù)理化。理療。 ⒋ ?按事物本身的規(guī)律或依據(jù)一定的標準對事物進行加工、處置:理財。理事。管理。自理。修理??偫怼?⒌ ?對別人的言行作出反應(yīng):理睬。答理。 ⒍ ?古代指獄官、法官。 |
不 | bù fǒu | 一 | 4畫 | 基本字義 不 bù(ㄅㄨˋ) ⒈ ?副詞。 ⒉ ?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構(gòu)成形容詞: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謙)。不刊(無須修改,不可磨滅)。不學(xué)無術(shù)。不速之客。 ⒊ ?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⒋ ?用在句末表疑問:他現(xiàn)在身體好不? 其他字義 不 fǒu(ㄈㄡˇ) ⒈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異體字 否 柎 漢英互譯 no、not 相關(guān)字詞 沒有 造字法 象形 |
不理的近義詞
不理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