蓍草
- 拼音shī cǎo
- 注音ㄕ ㄘㄠˇ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蓍草[ shī cǎo ]
⒈ ?別名“一枝蒿”、“鋸草”。為菊科植物蓍( Achillea alpina L. )的全草。分布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寧夏、內(nèi)蒙古、江西等地???、辛、微溫,有小毒?;钛铒L(fēng),定痛,解毒。
英yarrow;
引證解釋
⒈ ?即蓍。古代用以占卜的草。
引唐 劉長卿 《歲日見新歷因寄都官裴郎中》詩:“愁占蓍草終難決,病對椒花倍自憐?!?br />明 唐寅 《醉扶歸·冬景》詞:“嬾安排錦帳飲羊羔,只思量玉手拈蓍草。”
《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 安老爺 ﹞親自上書架子上把《周易》蓍草拏下來,桌子擦得乾凈,佈起位來,必誠必敬,揲了回蓍草卜,卜公子究竟名列第幾?!?/span>
⒉ ?借指占卜。
引汪東 《正明夷“法國革命史論”》:“風(fēng)潮撼蕩之時(shí),出之以云雨反覆之手, 布奔氏 之亡,不待朝日,不俟蓍草而后決也?!?/span>
蓍草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蓍 | shī | 艸 | 13畫 | 基本字義 蓍 shī(ㄕ) ⒈ ?〔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藥,莖、葉可制香料(通稱“蚰蜒草”、“鋸齒草”)。古代用其莖占卜,如“蓍龜”。 異體字 造字法 形聲:從艸、老、日聲 English milfoil, plant used in divination |
草 | cǎo | 艸 | 9畫 | 基本字義 草 cǎo(ㄘㄠˇ) ⒈ ?對高等植物中除了樹木、莊稼、蔬菜以外的莖干柔軟的植物的統(tǒng)稱;廣義指莖干比較柔軟的植物,包括莊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ú?。草鞋。草堂(茅草蓋的堂屋,舊時(shí)文人以此自稱山野間的住所,有自謙卑陋的意思)。草原。草坪。草行露宿。草菅人命。 ⒉ ?特指用作燃料、飼料的稻麥之類的莖葉:草料。柴草。稻草。 ⒊ ?粗糙,不細(xì)致:草率( shuài )。草鄙(粗野樸陋)。草具(粗劣的食物)。 ⒋ |
蓍草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蓍草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