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民
- 拼音shì mín
- 注音ㄕˋ ㄇ一ㄣˊ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士民[ shì mín ]
⒈ ?古代四民之一。泛指士大夫階層和普通讀書人。
⒉ ?士大夫和普通百姓的并稱。猶言士庶。
⒊ ?泛指人民、百姓。
⒋ ?猶言軍民。
引證解釋
⒈ ?古代四民之一。泛指士大夫階層和普通讀書人。
引《穀梁傳·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nóng)民,有工民。”
范寧 注:“學(xué)習(xí)道藝者。”
《孝經(jīng)·孝治》:“治國者,不敢侮於鰥寡,而況於士民乎!”
唐玄宗 注:“鰥寡,國之微者,君尚不敢輕侮,況知禮義之士乎!”
戰(zhàn)國 宋玉 《對楚王問》:“楚襄王 問於 宋玉 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眾庶不譽(yù)之甚也?’”
《韓非子·五蠹》:“士民縱恣於內(nèi),言談?wù)邽閯蒽锻猓鈨?nèi)稱惡以待強(qiáng)敵,不亦殆乎!”
《清史稿·食貨志一》:“旋令士民墾地二十頃,試其文理優(yōu)者,以縣丞用;百頃以知縣用?!?/span>
⒉ ?士大夫和普通百姓的并稱。猶言士庶。
引《荀子·堯問》:“繒 丘之封人見 楚 相 孫叔敖 曰:‘吾聞之也:處官久者士妒之,祿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今相國有此三者而不得罪 楚 之士民,何也?’”
《荀子·致士》:“川淵者,龍魚之居也;山林者,鳥獸之居也;國家者,士民之居也?!?/span>
⒊ ?泛指人民、百姓。
引《荀子·議兵》:“士民不親附,則 湯 武 不能以必勝也?!?br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夫天地之大,士民之眾,竭精馳説,并進(jìn)輻湊者,不可勝數(shù)。”
南朝 宋 鮑照 《河清頌》:“士民殷富,繁軼五陵;宮宇宏麗,崇冠三川?!?br />宋 葉適 《宣教郎夏公墓志銘》:“既而聞其在 閩,思不出位,而以事至者常立決,是非少所徇,諸司及士民亦愛之。”
清 無名氏 《王氏復(fù)仇記》:“於是 丹陽 諸生奮臂一呼,邑中士民響應(yīng)數(shù)千百人?!?/span>
⒋ ?猶言軍民。
引《詩·大雅·瞻卬》:“邦靡有定,士民其瘵?!?br />鄭玄 箋:“天下騷擾,邦國無有安定者,士卒與民皆勞病?!?br />孔穎達(dá) 疏:“以‘士’‘民’連文,故云‘士卒與民’。士卒即從軍者也。”
國語辭典
士民[ shì mín ]
⒈ ?人民、百姓。
引《戰(zhàn)國策·秦策一》:「然而甲兵頓,士民病,蓄積索,田疇荒?!?br />《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至今圣朝流涕,士民傷懷?!?/span>
⒉ ?讀書人或?qū)W習(xí)道藝的人。
引《谷梁傳·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nóng)民、有工民。」
《文選·宋玉·對楚王問》:「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眾庶不譽(yù)之甚也?!?/span>
士民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士 | shì | 士 | 3畫 | 基本字義 士 shì(ㄕˋ) ⒈ ?古代統(tǒng)治階級中次于卿大夫的一個(gè)階層:士族。士大夫。 ⒉ ?舊時(shí)指讀書人:士子。士民。學(xué)士。 ⒊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士女。 ⒋ ?對人的美稱:志士。烈士。女士。 ⒌ ?軍銜的一級,在尉以下;亦泛指軍人;上士。士兵。士卒。士氣。 ⒍ ?稱某些專業(yè)人員:醫(yī)士。護(hù)士。 ⒎ ?姓。 漢英互譯 bachelor、person、scholar、soldier 造字法 會意:從一、從十 English scholar, gentleman; soldier |
民 | mín | 乛 | 5畫 | 基本字義 民 mín(ㄇ一ㄣˊ) ⒈ ?以勞動(dòng)群眾為主體的社會基本成員:人民。民主。民國。民法。公民(在一國內(nèi)有國籍,享受法律上規(guī)定的公民權(quán)利并履行公民義務(wù)的人)。國民(具有國籍的人)。 ⒉ ?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⒊ ?勞動(dòng)大眾的,非官方的:民間。民歌。民諺。民風(fēng)。民情。 ⒋ ?某族的人:漢民。回民。 ⒌ ?從事不同職業(yè)的人:農(nóng)民。漁民。 ⒍ ?非軍事的:民品。民航。 ⒎ ?同“苠”。 異體字 漢英互譯 civilian、folk、the people 相 |
士民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士民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