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麻
- 拼音zhì má
- 注音ㄓˋ ㄇㄚˊ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制麻[ zhì má ]
⒈ ?皇帝的命令。原用白紙書寫,唐高宗上元間,因白紙多蠹,改用黃麻紙書寫詔書,故稱“制麻”。也稱“詔黃”。
引證解釋
⒈ ?皇帝的命令。原用白紙書寫, 唐高宗 上元 間,因白紙多蠹,改用黃麻紙書寫詔書,故稱“制麻”。也稱“詔黃”。
引《新唐書·李棲筠傳》:“始, 棲筠 見帝,敷奏明辯,不阿附,帝心善之,故制麻自中以授,朝廷莫知也。”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昆命于元龜》:“寧皇 嘉定 初,拜右相制麻。”
制麻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制 | zhì | 刂 | 8畫 | 基本字義 制(製) zhì(ㄓˋ) ⒈ ?規(guī)定:因地制宜。制定。制式。制憲。 ⒉ ?限定,約束,管束:制止。制裁。專制。制約。抵制。節(jié)制。制動。制海權。 ⒊ ?法規(guī),制度:民主集中制。公有制。 ⒋ ?依照規(guī)定的標準做的:制錢(中國明、清兩代稱本朝的銅錢)。制服。 ⒌ ?古代帝王的命令:制誥。 ⒍ ?古代父母死亡守喪;守制。 ⒎ ?造,作:制造。制做。制品。制圖。制革。制版。如法炮( páo )制。 異體字 剬 製 漢英互譯 make、manufacture、r |
麻 | má | 麻 | 11畫 | 基本字義 麻 má(ㄇㄚˊ) ⒈ ?草本植物,種類很多,有“大麻”、“苧麻”、“苘麻”、“亞麻”等。莖皮纖維通常亦稱“麻”,可制繩索、織布:麻布。麻衣。麻袋。麻繩。麻紡。 ⒉ ?指“芝麻”:麻醬。麻油。 ⒊ ?像腿、臂被壓后的那種不舒服的感覺:腳麻了。 ⒋ ?感覺不靈,或喪失感覺,引申為思想不敏銳:麻痹。麻醉。麻木不仁。 ⒌ ?面部痘瘢,引申指物體表面粗糙:麻子。 ⒍ ?帶細碎斑點的:麻雀。麻蠅。 ⒎ ?喻紛亂:麻亂。麻沸。 ⒏ |
制麻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制麻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