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納
- 拼音shěng nà
- 注音ㄕㄥˇ ㄋㄚˋ
- 繁體省納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省納[ shěng nà ]
⒈ ?省察采納。
引證解釋
⒈ ?省察采納。
引漢 王逸 《<楚辭章句>序》:“﹝ 屈原 ﹞遭時(shí)闇亂,不見省納,不勝憤懣,遂復(fù)作《九歌》以下凡二十五篇?!?br />《后漢書·賈逵傳》:“臣以 永平 中上言《左氏》與圖讖合者,先帝不遺芻蕘,省納臣言,寫其傳詁,藏之秘書?!?br />《后漢書·獨(dú)行傳·譙玄》:“時(shí)數(shù)有災(zāi)異, 玄 輒陳其變。既不省納,故久稽郎官?!?/span>
⒉ ?謂以少量明器放進(jìn)墓穴。
引《禮記·喪服小記》:“陳器之道,多陳之而省納之可也?!?br />孔穎達(dá) 疏:“多陳之者,謂朋友賓客贈(zèng)遺明器,多陳列之以為榮也。而省納之可也者,雖復(fù)多陳,不可盡納入壙,故省少納之可也?!?/span>
省納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省 | shěng xǐng | 目 | 9畫 | 基本字義 省 shěng(ㄕㄥˇ) ⒈ ?地方行政區(qū)域:省份。省會(huì)。 ⒉ ?節(jié)約,不費(fèi):省錢。省事。省吃儉用。 ⒊ ?簡易,減免:省略。省稱。省寫。 ⒋ ?中國古官署名:中書省(a.魏晉開始設(shè)置,總管國家政務(wù),歷代有所沿革,唐初設(shè)“中書、尚書、門下”三省共管政事;b.元代“中書省”兼管“尚書省”的職權(quán),權(quán)更重,成為中央最高的官署,稱地方最高行政官署為“行中書省”,簡稱“省”,是現(xiàn)在“省”的來歷)。尚書省。門下省。秘書省。 |
納 | nà | 纟 | 7畫 | 基本字義 納(納) nà(ㄋㄚˋ) ⒈ ?收入,放進(jìn):出納。藏污納垢。 ⒉ ?接受:采納。笑納。納諫。 ⒊ ?享受:納福。納涼。 ⒋ ?繳付:納稅。 ⒌ ?補(bǔ)綴,縫補(bǔ);現(xiàn)多指密密地縫:納鞋底。 ⒍ ?姓。 異體字 納 漢英互譯 accept、admit、receive 相關(guān)字詞 繳、出、吐 造字法 形聲:從纟、內(nèi)聲 English admit, take, receive, accept |
省納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省納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