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
- 拼音tǔ xīng
- 注音ㄊㄨˇ ㄒ一ㄥ
- 詞性名詞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土星[ tǔ xīng ]
⒈ ?5年,自轉(zhuǎn)周期約10小時2分,表面溫度為150°C。體積比木星略小,比地球約大七百五十倍,是九大行星中第二個大行星。有一個光環(huán)和十個衛(wèi)星。中國古代叫做“鎮(zhèn)星”
英Saturn;
引證解釋
⒈ ?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我國古代又稱之為“鎮(zhèn)星”。按距離太陽的次序計為第六顆;按體積計比木星略小,是第二大行星。其公轉(zhuǎn)周期為29.46年,自轉(zhuǎn)周期為10時14分。表面最高溫度約為-150°C。有一個光環(huán)和十個衛(wèi)星。
⒉ ?北斗星的第一星。
引《星經(jīng)·北斗》:“北斗星謂之七政……第一名天樞,為土星,主陽德,亦曰政星也?!?/span>
國語辭典
土星[ tǔ xīng ]
⒈ ?行星名。距離太陽第六近的行星,目前已知有六十余顆衛(wèi)星,有明顯行星環(huán)。屬于類木行星,外觀呈黃棕色,大氣成分主要為氫和氦。古代稱為「鎮(zhèn)星」、「填星」、「信星」。
⒉ ?術(shù)數(shù)用語。命相家稱鼻子為「土星」。
引《儒林外史》第一〇回:「四老爺土星明亮,不日該有加官晉爵之喜?!?/span>
英語Saturn (planet)?
德語Saturn (S, Astron)?
法語Saturne (planète)?
土星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星 | xīng | 日 | 9畫 | 基本字義 星 xīng(ㄒ一ㄥ) ⒈ ?天文學(xué)上指宇宙間能發(fā)光的或反射光的天體;一般指夜間天空中發(fā)光的天體:星球。恒星。行( xíng )星。衛(wèi)星。披星戴月。 ⒉ ?細碎的小顆粒東西:火星兒。 ⒊ ?秤等衡器上記數(shù)的點:定盤星。 ⒋ ?軍官衣領(lǐng)上的徽記:五星將軍。 ⒌ ?形容夜間:星行。星奔。 ⒍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星宿。 ⒎ ?像星一樣排列,分散:星星點點。 ⒏ ?喻某一方面新出現(xiàn)的杰出人物:影星。歌星。 ⒐ ?古代婦女面上所飾的花點。 |
土 | tǔ | 土 | 3畫 | 基本字義 土 tǔ(ㄊㄨˇ) ⒈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土壤。黃土。 ⒉ ?疆域:國土。領(lǐng)土。 ⒊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土。 ⒋ ?民間生產(chǎn)的(區(qū)別于“洋”):土方(民間流傳的藥方,亦稱“偏方”)。 ⒌ ?不合潮流:土氣。 ⒍ ?未熬制的鴉片:煙土。 ⒎ ?中國古代樂器八音之一。 ⒏ ?中國少數(shù)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和磷?。 ⒐ ?姓。 異體字 圡 社 漢英互譯 dust、earth、ground、homemade、land、local、soil、unrefined 相關(guān)字詞 洋 造字法 象形:像土塊 |
土星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土星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