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言
- 拼音fǎ yán
- 注音ㄈㄚˇ 一ㄢˊ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法言[ fǎ yán ]
⒈ ?合乎禮法的言論。
⒉ ?猶格言。
⒊ ?指釋、道之經(jīng)論。
引證解釋
⒈ ?合乎禮法的言論。
引《孝經(jīng)·卿大夫》:“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br />唐 楊炯 《右將軍魏哲神道碑》:“君升朝翊贊,道先王之法言;公府弼諧,對(duì)上天之休命?!?br />宋 王安石 《答韓求仁書》:“蓋序《詩》者不知何人,然非達(dá)先王之法言者,不能為也?!?/span>
⒉ ?猶格言。
引《莊子·人間世》:“法言曰:傳其常情,無傳其溢言,則幾乎全?!?br />元 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杜少陵 詩,自與造化同流,孰可擬議?若君子高處廊廟,動(dòng)成法言,恨終欠風(fēng)韻?!?br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十:“法言云:侍坐則聽言,有酒則觀禮,何非學(xué)問之道。”
⒊ ?指釋、道之經(jīng)論。
引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曇隆法師誄》:“茹芝術(shù)而共餌,披法言而同卷者,再歷寒暑?!?br />《云笈七籤》卷九六:“若不信法言,胡為棲山林?!?/span>
國語辭典
法言[ fǎ yán ]
⒈ ?禮法之言。
引《孝經(jīng)·卿大夫章》:「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span>
⒉ ?書名。東漢揚(yáng)雄撰,有晉李軌注及宋司馬光集注,此書擬論語而作。
德語Musterworte (Eig, Werk, Autor: Yang Xiong, Dichter und Gelehrter)?
法言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言 | yán | 言 | 7畫 | 基本字義 言 yán(一ㄢˊ) ⒈ ?講,說:言說。言喻。言道。言歡。言情。言必有中( zhòng )(一說就說到點(diǎn)子上)。 ⒉ ?說的話:言論。言辭(亦作“言詞”)。語言。言語。言簡意賅。 ⒊ ?漢語的字:五言詩。七言絕句。洋洋萬言。 ⒋ ?語助詞,無義:言歸于好?!把愿鎺熓?,言告言歸”。 ⒌ ?姓。 異體字 ? 訁 讠 漢英互譯 character、say、speech、talk、word 相關(guān)字詞 行 造字法 指事:表示言從舌出 English words, speech; speak, say |
法 | fǎ | 氵 | 8畫 | 基本字義 法 fǎ(ㄈㄚˇ) ⒈ ?體現(xiàn)統(tǒng)治階段的意志,國家制定和頒布的公民必須遵守的行為規(guī)則:法辦。法典。法官。法規(guī)。法律。法令。法定。法場。法理。法紀(jì)。法盲。法人(“自然人”的對(duì)稱。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義獨(dú)立參與民事活動(dòng),享有民事權(quán)利和承擔(dān)法律義務(wù)的社會(huì)組織)。法制。法治。犯法。守法。合法。憲法(國家的根本大法)。政法。奉公守法。逍遙法外。 ⒉ ?處理事物的手段:辦法。設(shè)法。手法。寫法。 ⒊ ?仿效:效法。 |
法言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法言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