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國
- 拼音dōng guó
- 注音ㄉㄨㄥ ㄍㄨㄛˊ
- 繁體東國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東國[ dōng guó ]
⒈ ?東方之國。上古指齊、魯、徐夷等國?!秶Z·吳語》:“昔楚靈王不君……逾諸夏而圖東國?!表f昭注:“東國,徐夷吳越。”《史記·孟嘗君列傳》:“其攻秦也,欲王之令楚王割東國以與齊,而秦出楚懷王以為和?!睆埵毓?jié)正義:“東國,齊、徐夷。”《文選·陸機〈演連珠〉》:“是以三卿世及,東國多衰弊之政;五侯并軌,西京有陵夷之運?!崩钌谱ⅲ骸皷|國,謂魯也。”近代多指中國以東的日本、朝鮮等國。
⒉ ?東部地區(qū)。春秋時指楚國東部的鍾離、巢、州來等地。
⒊ ?指東都洛陽。國,都城。
⒋ ?猶東方。指亞洲。一說,指中國。
引證解釋
⒈ ?東方之國。上古指 齊、魯、徐夷 等國。
引《國語·吳語》:“昔 楚靈王 不君……踰諸 夏 而圖東國。”
韋昭 注:“東國, 徐夷 吳 越?!?br />《史記·孟嘗君列傳》:“其攻 秦 也,欲王之令 楚王 割東國以與 齊,而 秦 出 楚懷王 以為和?!?br />張守節(jié) 正義:“東國, 齊、徐夷?!?br />《文選·陸機〈演連珠〉》:“是以三卿世及,東國多衰弊之政;五侯并軌,西京有陵夷之運?!?br />李善 注:“東國,謂 魯 也。”
近代多指 中國 以東的 日本、朝鮮 等國。 清 王韜 《<三島中洲文集>序》:“東國於二十年間維新建治,政令一更。”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八·朝鮮采風錄》:“命一等侍衛(wèi) 狼曋,頒 孝昭皇后 尊謚于 朝鮮,因令采東國詩歸奏。”
⒉ ?東部地區(qū)。 春秋 時指 楚國 東部的 鍾離、巢、州來 等地。
引《左傳·昭公四年》:“然丹 城 州來。東國水,不可以城, 彭生 罷 賴 之師。”
楊伯峻 注:“楚 以東部地區(qū)為東國, 鐘離、巢、州來 以及 賴 皆東國地邑?!?/span>
⒊ ?指東都 洛陽。國,都城。
引《書·康誥》:“周公 初基,作新大邑於東國 洛。”
三國 魏 曹植 《怨歌行》:“待罪居東國,泫涕常流連?!?br />唐 盧照鄰 《秋霖賦》:“別有東國儒生,西都才客。”
明 何景明 《寡婦賦》:“從子遨游,涉 江 湘 兮;改轍東國,逾 河 梁兮?!?/span>
⒋ ?猶東方。指 亞洲。一說,指 中國。
引毛澤東 《念奴嬌·昆侖》詞:“一截遺 歐,一截贈 美,一截還東國。”
東國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國 | guó | 囗 | 8畫 | 基本字義 國(國) guó(ㄍㄨㄛˊ) ⒈ ?有土地、人民、主權(quán)的政體(古代指諸侯所受封的地域):國家。國土。國體(a.國家的性質(zhì);b.國家的體面)。國號。國度(指國家)。國策。國情。國法。國力。國防。國威。國寶(a.國家的寶物;b.喻對國家有特殊貢獻的人)。國格。國魂。國是(國家大計,如“共商國國”)。 ⒉ ?特指中國的:國產(chǎn)。國貨。國粹。國樂( yuè ㄩㄝˋ )。國藥。 ⒊ ?姓。 異體字 國 囯 囶 囻 圀 ? ? 漢英互譯 |
東 | dōng | 一 | 5畫 | 基本字義 東(東) dōng(ㄉㄨㄥ) ⒈ ?方向,太陽出升的一邊,與“西”相對:東方。東經(jīng)(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jīng)度或經(jīng)線)。東山再起(喻失勢之后,重新恢復地位)。付諸東流。 ⒉ ?主人(古代主位在東,賓位在西):房東。股東。東道主(泛指請客的主人,亦稱“東道”、“作東”)。 ⒊ ?姓。 異體字 東 漢英互譯 east 相關字詞 西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east, eastern, eastward |
東國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東國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