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經(jīng)
- 拼音qī jīng
- 注音ㄑ一 ㄐ一ㄥ
- 繁體七經(jīng)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七經(jīng)[ qī jīng ]
⒈ ?漢以來歷代封建王朝所推崇的七部儒家經(jīng)典。七經(jīng)名目,歷來說法不一。東漢《一字石經(jīng)》作《易》、《詩》、《書》、《儀禮》、《春秋》、《公羊》、《論語》;《后漢書·張純傳》唐李賢注作《詩》、《書》、《禮》、《樂》、《易》、《春秋》、《論語》;宋劉敞《七經(jīng)小傳》作《書》、《詩》、《周禮》、《儀禮》、《禮記》、《公羊》、《論語》;清康熙《御纂七經(jīng)》作《易》、《書》、《詩》、《春秋》、《周禮》、《儀禮》、《禮記》。
⒉ ?道家七類經(jīng)書。即《仁經(jīng)》、《禮經(jīng)》、《信經(jīng)》、《義經(jīng)》、《智經(jīng)》、《德經(jīng)》、《道經(jīng)》。見《云笈七簽》卷九。
⒊ ?佛家凈土宗的七種經(jīng)典。即《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大阿彌陀經(jīng)》、《無量壽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阿彌陀經(jīng)》、《稱贊凈土佛攝授經(jīng)》、《鼓音聲王陀羅尼經(jīng)》。
引證解釋
⒈ ?漢 以來歷代封建王朝所推崇的七部儒家經(jīng)典。七經(jīng)名目,歷來說法不一。 東漢 《一字石經(jīng)》作《易》、《詩》、《書》、《儀禮》、《春秋》、《公羊》、《論語》;《后漢書·張純傳》 唐 李賢 注作《詩》、《書》、《禮》、《樂》、《易》、《春秋》、《論語》; 宋 劉敞 《七經(jīng)小傳》作《書》、《詩》、《周禮》、《儀禮》、《禮記》、《公羊》、《論語》; 清 康熙 《御纂七經(jīng)》作《易》、《書》、《詩》、《春秋》、《周禮》、《儀禮》、《禮記》。
⒉ ?道家七類經(jīng)書。即《仁經(jīng)》、《禮經(jīng)》、《信經(jīng)》、《義經(jīng)》、《智經(jīng)》、《德經(jīng)》、《道經(jīng)》。見《云笈七籤》卷九。
⒊ ?佛家凈土宗的七種經(jīng)典。即《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大阿彌陀經(jīng)》、《無量壽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阿彌陀經(jīng)》、《稱贊凈土佛攝授經(jīng)》、《鼓音聲王陀羅尼經(jīng)》。
七經(jīng)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七 | qī | 一 | 2畫 | 基本字義 七 qī(ㄑ一) ⒈ ?數(shù)名,六加一(在鈔票和單據(jù)上常用大寫“柒”代)。 ⒉ ?文體名,或稱“七體”,為賦體的另一種形式。 ⒊ ?舊時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稱“做七”。 異體字 柒 漢英互譯 seven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seven |
經(jīng) | jīng | 纟 | 8畫 | 基本字義 經(jīng)(經(jīng)) jīng(ㄐ一ㄥ) ⒈ ?織布時用梭穿織的豎紗,編織物的縱線,與“緯”相對:經(jīng)紗。經(jīng)線。經(jīng)綸(a.整理過的蠶絲;b.喻政治規(guī)劃)。 ⒉ ?地理學(xué)上指通過南北極與赤道成直角的線(亦作“子午線”):東經(jīng)。西經(jīng)。經(jīng)度。經(jīng)緯儀。 ⒊ ?作為思想、道德、行為等標(biāo)準(zhǔn)的書,亦稱宗教中講教義的書,或稱某一方面事物的專著:詩經(jīng)。易經(jīng)。經(jīng)書。經(jīng)卷。經(jīng)文。經(jīng)義。經(jīng)傳( zhuàn )(儒家經(jīng)典與注疏的合稱)。四書五經(jīng)。經(jīng)史子集。黃帝 |
七經(jīng)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七經(jīng)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