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竹
- 拼音bān zhú
- 注音ㄅㄢ ㄓㄨˊ
- 詞性名詞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斑竹[ bān zhú ]
⒈ ?也叫“湘妃竹”。一種莖部有紫褐斑點的竹子,用于制作筆桿、拐杖及飾物。
例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珴蓶|《七律·答友人》
英mottled bamboo;
引證解釋
⒈ ?一種莖上有紫褐色斑點的竹子,也叫湘妃竹。
引晉 張華 《博物志》卷八:“堯 之二女, 舜 之二妃,曰 湘夫人,帝崩,二妃啼,以涕揮竹,竹盡斑?!?br />唐 杜甫 《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不見 湘妃 鼓瑟時,至今斑竹臨江活。”
元 張可久 《寨兒令·送別》曲:“白玉連環(huán),斑竹闌干,回首淚偷彈?!?br />毛澤東 《答友人》詩:“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⒉ ?指斑竹所制的手杖。
引元 柯丹邱 《荊釵記·啟媒》:“軟紅泥踏青時候,試躡青鞋,慢拖斑竹,去尋良友?!?/span>
國語辭典
斑竹[ bān zhú ]
⒈ ?植物名。皮有紫黑色的斑紋,莖可制成裝飾品、手杖、筆桿等。相傳舜死后,其二妃娥皇、女英因思帝傷痛,淚沾湘江畔上的竹子,使竹盡成斑,故稱為「斑竹」。
英語mottled bamboo
法語bambou tacheté
斑竹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竹 | zhú | 竹 | 6畫 | 基本字義 竹 zhú(ㄓㄨˊ) ⒈ ?常綠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筍,莖有很多節(jié),中間是空的,質(zhì)地堅硬,種類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竹子。竹葉。竹筍。竹編(用竹篾編制的工藝品)。竹刻。 ⒉ ?指竹制管樂器:金石絲竹。 ⒊ ?中國古代樂器八音之一。 ⒋ ?姓。 異體字 漢英互譯 bamboo 造字法 象形:像竹形 English bamboo; flute; KangXi radical 118 |
斑 | bān | 文 | 12畫 | 基本字義 斑 bān(ㄅㄢ) ⒈ ?一種顏色中夾雜的別種顏色的點子或條紋:斑點。斑紋。斑斕。雀斑。斑禿。斑白。斑竹。斑駁(色彩錯落)。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喻從看到的一部分,推測全貌)。 異體字 ? 辬 斒 漢英互譯 speckle、spot 造字法 形聲 English mottled, striped, freckle |
斑竹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斑竹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