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舉
- 拼音zhì jǔ
- 注音ㄓˋ ㄐㄨˇ
- 繁體制舉
-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
-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
詞語解釋
制舉[ zhì jǔ ]
⒈ ?制訂選拔賢才的方法。
⒉ ?唐代科舉取士制度之一。除地方貢舉外,由皇帝親自詔試于殿廷稱為“制舉科”。簡稱“制舉”或“制科”。宋代因之,如南宋紹興年間開博學鴻詞科。清代如康熙十七年、乾隆元年的兩次博學鴻詞科及清末的經(jīng)濟特科等,亦皆屬制舉性質(zhì)。
⒊ ?后皇帝殿試進士亦稱“制舉”。參閱清顧炎武《日知錄·制科》。
引證解釋
⒈ ?制訂選拔賢才的方法。
引《管子·宙合》:“鉤入枉而出直,此言圣君賢佐之制舉也?!?br />尹知章 注:“言制以舉賢之法用鉤也?!?/span>
⒉ ?唐 代科舉取士制度之一。除地方貢舉外,由皇帝親自詔試于殿廷稱為“制舉科”。簡稱“制舉”或“制科”。 宋 代因之,如 南宋 紹興 年間開博學鴻詞科。 清 代如 康熙 十七年、 乾隆 元年的兩次博學鴻詞科及 清 末的經(jīng)濟特科等,亦皆屬制舉性質(zhì)。
引《新唐書·選舉志上》:“唐 制,取士之科,多因 隋 舊,然其大要有三。由學館者曰生徒,由州縣者曰鄉(xiāng)貢,皆升于有司而進退之……其天子自詔者曰制舉,所以待非常之才焉?!?br />宋 蘇軾 《上富丞相書》:“軾 也,西南之匹夫,求斗升之祿而至於京師。翰林 歐陽公 不知其不肖,使與於制舉之末,而發(fā)其猖狂之論?!?/span>
⒊ ?后皇帝殿試進士亦稱“制舉”。參閱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制科》。
國語辭典
制舉[ zhì jǔ ]
⒈ ?制定選舉人才的方法。
引《管子·宙合》:「鉤入枉而出直,此言圣君賢佐之制舉也?!?/span>
⒉ ?唐朝科舉的一種,由天子親試。
引《宋史·卷一五六·選舉志二》:「制舉無???,所以待天下之才杰,天子每親策之?!?/span>
制舉的單字解釋
漢字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意思解釋 |
---|---|---|---|---|
制 | zhì | 刂 | 8畫 | 基本字義 制(製) zhì(ㄓˋ) ⒈ ?規(guī)定:因地制宜。制定。制式。制憲。 ⒉ ?限定,約束,管束:制止。制裁。專制。制約。抵制。節(jié)制。制動。制海權(quán)。 ⒊ ?法規(guī),制度:民主集中制。公有制。 ⒋ ?依照規(guī)定的標準做的:制錢(中國明、清兩代稱本朝的銅錢)。制服。 ⒌ ?古代帝王的命令:制誥。 ⒍ ?古代父母死亡守喪;守制。 ⒎ ?造,作:制造。制做。制品。制圖。制革。制版。如法炮( páo )制。 異體字 剬 製 漢英互譯 make、manufacture、r |
舉 | jǔ | 丶 | 9畫 | 基本字義 舉(舉) jǔ(ㄐㄨˇ) ⒈ ?向上抬,向上托:舉頭。舉手。舉重。舉棋不定。 ⒉ ?動作行為:舉止。輕而易舉。 ⒊ ?發(fā)起,興辦:舉義。舉辦。創(chuàng)舉。 ⒋ ?提出:舉要。舉例。 ⒌ ?推選,推薦:推舉。薦舉。 ⒍ ?全:舉國。舉世。舉家。 ⒎ ?古代指科舉取士:科舉。舉人。一舉成名。 ⒏ ?攻克:“一戰(zhàn)而舉鄢、郢”。 異體字 舉 挙 擧 ? 漢英互譯 lift、raise、act、choose、deed、elect、enumerate、heave、raising 造字法 形聲 English raise, lift up; recom |
制舉的近義詞
- 暫無近義詞信息
制舉的反義詞
- 暫無反義詞信息